设立秘书机构是朱由检早就有的想法。
这不仅是为了保密,还是处理事务所需。
此前内阁称得上皇帝的秘书机构,帮助皇帝处理事务。
但是随着内阁职权的扩大,它的职权远远超出了秘书范围。
尤其是朱由检设立各种委员会、让内阁大学士协调多个衙门的事务后,内阁变得越来越繁忙,已经有些分身乏术。
韩爌想增加两房中书舍人,就是这个原因。
否则单是开会时间协调,就能消耗掉很多精力。
朱由检得知他的想法后,认为设立秘书机构的时机已经成熟,遂让钱谦益提议。
这对钱谦益来说也算对口,因为翰林院也有点秘书职责。尤其是朱由检让翰林院检讨兼任起居舍人后,那些翰林就更像秘书了。
不过钱谦益完全按锦衣卫指示写的设立秘书机构提议,完全不符合韩爌的意图,甚至可以说引来所有大臣的反对。
韩爌在常参会议上说道:
“自从陛下在内阁设立委员会、协调外廷衙门以来,内阁涉外事务越来越多,已有些分身乏术。”
“尤其是召开协调会议时,经常要派人知会各个衙门。两房中书舍人经常忙于这件事,如今也有不足。”
“所以臣以为,应该增加两房中书舍人,帮助处理琐事。”
这是应有之义,不能让大学士的精力浪费在这件事情上,朱由检道:
“所以朕打算设立秘书监,专门帮内阁负责琐事。”
“钱卿的提议就很好,每个大臣都应该有秘书。”
“这样秘书之间对接,会议和日程安排,都可以让他们去处理。”
韩爌只是想增加些跑腿的,没有这么完善的想法,他说道:
“本朝曾设秘书监,为翰林院所属,掌内府书籍,洪武十三年并入翰林院典籍。”
“如今再设秘书监,似乎有些不妥。”
朱由检饶有趣味地道:
“哦,那该称为什么?”
“称为中书监怎么样?”
“把中书科和两殿两房中书舍人全部并进去。”
“还有起居注、尚宝司、行人司这些介于内外廷之间的机构,全部并入中书监。”
这个提议的范围就大了,韩爌一时间不敢多言。
因为这些机构可以说是遗留问题,是皇帝调整内廷和外廷时的漏网之鱼。
它们介于内外廷之间,归属并不明确。
如今皇帝显然想要一并解决,把它们整合起来。
就是中书监这个名字,让韩爌想到了中书省。如果皇帝重建中书省的话,首先取代的是内阁。
他作为内阁首辅,不得不出言道:
“陛下,中书监的职责是什么?”
“它是内廷还是外廷机构?”
朱由检道:
“中书监嘛,可以说是介于内外廷之间,按《周礼》的说法是燕朝,安置近侍官员。”
“朕的想法是,中书监由内廷和外廷共同管理。内廷设一司礼监秉笔太监为掌印,外廷设一协办大学士为监正。”
“两人共同执掌中书监,负责内外沟通。”
“朕的日程安排、各位大臣的日程安排,都由中书监汇总。避免日程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它就是个处理琐事的机构,不会取代内阁。”
这番说辞,没有完全打消群臣的疑虑。不过韩爌却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