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14章 东林党的分裂

第1014章 东林党的分裂(2 / 2)

“你们若没他的际遇,那就不要去学。”

指明方震孺被皇帝看重,所以不在乎同党。

没有这个际遇的人,需要同党扶持。

这让其他心动的人沉默下来,没有继续离开。

很快,就有人和蒋允仪寒暄,打算加入东林学社。

还有人和侯恂谈话,询问他和老师的学社什么时候成立。

甚至还有几个意趣相投的,打算自组社团,在朝堂上独立。

但是如果没有大臣在其中,社团就没有影响力——

毕竟按当今皇帝制定的廷推法,科道官员要有至少一位大臣推举。

所以朝堂上很快以各位大臣为核心,组建起各个社团。

相互间的合纵连横也让人眼花缭乱,不再像之前那样泾渭分明地分成东林党、阉党残余和中立派。

这其实就是朱由检的意图,他知道朝堂上的大臣无论如何,都能聚拢一帮人。

与其让他们私下勾连,还不如放在明面上。

他理想中的朝堂生态,就是各个小党派结成执政联盟,才能掌控朝局。

最好是他扶持谁,谁就能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

如同现在的韩爌,靠着他的支持,成为泛东林联盟的执掌者。

这种依靠皇帝得来的权位,会随着皇帝的宠信消失而消散。

当韩爌不合他的心意时,就会被其他人取代。

——

韩爌自然是明白这点的,但是他不在乎。

因为他已经决定,皇帝说什么自己做什么。

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执行皇帝命令,在致仕时得到伯爵爵位。

在侯恂等人离开后,他向返回的蒋允仪道:

“有多少官员愿意加入东林学社?”

“都是什么职位?”

蒋允仪恭敬地道:

“留在东林学社的,约有四十余人,大多是中低级官员。”

“其他与各位大臣有关系的,多半另建社团。”

韩爌看着名单,满意道:

“四十多人足够了,再多容易引起忌讳。”

“何况杨廷枢那边招揽了不少学子,可以提拔过来作为中书舍人。”

蒋允仪闻言惊讶道:

“这样……”

“会不会太过露骨?”

“皇上可是极力压制党争,韩公怎么……怎么……”

“怎么明目张胆地用私人?你是这个意思吧?”韩爌笑着说道。

又毫不在意地说道:

“皇上介意的是朝堂大臣结党营私,这些举人出身的吏员,根本不放在眼里。”

“我是首辅,要做事必须有人,可以提拔人作为中书舍人,安排到计发委里。”

“记住,只要不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可。”

“皇上不在意官员结派,要压制的是结党。”

指明了皇帝的想法,划出一条红线。

这条红线就是党争,不能结成团体谋私利,甚至只看立场不看事。

除此之外,官员想怎么斗就怎么斗,如果一团和气,皇帝反而不放心。

蒋允仪这才明白了,结党和结社是不同的,皇帝想把官场斗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能达到效果吗?蒋允仪觉得需要再看看。

——

对于此时的局面,朱由检已经很满意。

在打倒阉党之后,势力庞大的东林党,一直可以说是他的心头大患。

也因为此,他不惜露骨地明示:东林出身的卿相不能超过两位。

以此逼迫钱谦益等能成为卿相的东林党人,不得不从东林党退出去。

如今,这个限制又起到了效果。

在钱谦益自立门户之后,随着成基命另立学社,东林党这个横跨两京十三省、在各地皆有成员的组织,终于轰然倒塌。

除了韩爌领头的东林学社、成基命领头的北儒学社之外,李邦华领头的西林学社、郑三俊领头的南林学社……相继成立。

还有刘宗周被弟子架着,成立蕺山学社。

这些人都曾在阉党压迫下,被列为东林党人。

如今阉党早已成为历史,东林党在皇帝的高压政策下,终于宣告分裂。

可以说,这是朱由检打倒阉党后,取得的又一个战果,他对此事非常满意。

在召集锦衣卫高层开会时,他向官情司的人说道:

“东林分裂有卿等的功劳,对有功之臣要多加赏赐。”

“接下来东林分裂之后,朝堂上的党派会更混乱。”

“你们会党厅要多派人刺探,打探好各位大臣间的关系。”

“如果有大臣在同一个社团,一定要告诉吏科给事中,注意安排回避。”

这是李邦华等人自己组社的原因,凡是想成为卿相的,都不愿再顶着东林党的身份。

就算在一些人看来是掩耳盗铃,他们也必须组建个社团,以示和东林党断绝关系。

负责情报中心的郑士毅道:

“陛下,东林党的人明面上分开结社,其实很多人却仍旧私下联系。”

“对这种事该怎么办?要不要按事实结党对待?”

朱由检摇了摇头,吩咐道:

“私下交往无法禁止,只要有记录即可。”

“记住,主要记录大臣间的交往,绘制交往图谱,看看谁和谁的关系最密切。”

“如果有密切联系的人经常站在同一立场,再安排人弹劾结党不迟。”

“中间这条线一定要把握好,重点打击结党营私和党同伐异。”

他可没奢望过一下子把东林党消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能让东林分裂,已经是东林党人有顾忌。

接下来就是加大各个社团之间的裂痕,让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毫无间隙。

昔年阮大铖都会因为东林内部斗争投奔阉党,朱由检相信东林诸社一定会斗起来,越来越有嫌隙。

他还能加快这个过程,促进东林党从形式上的分裂,变成事实上的解体:

“分出去的东林诸社,大多没有满员。”

“你可以让鼓励他们的友人加入社团,帮这些新社团壮声威。”

“他们的立场和这些社团相同,和其他从东林分裂出来的社团可不一样。”

“将来东林诸社的区别定然越来越大,无法成为一体。”

这个指示,让郑士毅恍然,明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然后他又听到皇帝问道:

“鼓动刘先生弹劾成学士的人找到了吗?”

“是谁在暗中搅动风雨?”

郑士毅犹豫一番,说出了个让朱由检有些意外、却又在理解之中的名字:

钱谦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