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00章 士人和工农一体

第1000章 士人和工农一体(1 / 2)

预备士人为什么这么多,当然是朱由检为了扩大统治根基。

他用养士的名义明确士人身份,目的就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安心,不至于因为余丁迁徙不稳。

预备士人同样享受这个优待,他们在朱由检看来,都是大明的统治根基。

这样的人自然越多越好,尤其是加上“预备”二字之后,他们享受一部份士人的优待,却又没有俸禄、勋禄,不需要朝廷供养他们。

在朱由检看来,这些人就是自带干粮的支持者。他用成为士人的胡萝卜,在前面吊着他们。

他向群臣说道:

“预备士人,在一些方面享受优待,主要是政策方面,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

“他们和真正的士人是有差距的,朝廷不会发俸禄给他们,也不会免税免役。”

这个解释,打消了一些臣子的疑虑。

尤其是户部官员,不再担心因为养士导致财政崩溃。

但是还有些人,对“士人”这两个无比看重,不想让他们拥有士人名号,玷污这个身份。

朱由检对他们这个想法嗤之以鼻,沉声道:

“那称他们为预备公士、准公士,或者说是准士,你们会满意吗?”

“要不要朕以皇帝名义,允许像公士一样捐纳,赐予一部分人为准士?”

这个威胁,让群臣想到了捐纳公士、册封公士的权力,还掌握在皇帝手里。

公士准确地说是宫廷爵位,只能由皇帝赐予。

群臣不是没想收回过,但之前重视的是贵族。他们好不容易把皇帝绕过外廷册封的顺天贵族转为朝廷正式册封的中兴贵族,还没有顾上这一点。

如今皇帝提起,一些臣子顿时觉得,应该把册封公士的权力,从内廷转到外廷。

但是朱由检对此是不会松口的,他担心有些人会把公士制度玩坏。

他要靠公士阶层重塑大明的阶级,册封公士的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朱由检的规划中,公士等同于士人。是不是士人将不再是自称,而是看是否拥有公士、或者更高的勋级和爵位。

他要靠册封公士掌握公士的准入权,未来成为公士,就如同后世的入党一般。不但是做官的条件,还有道德、作风上的要求,以士德、士风名义,引导约束士人。

至于预备士人,可看作预备党员。这个群体的要求朱由检打算放宽,数量可达到士人的五到十倍。最好有一半人成为预备士人,通过每年提升一部分预备士人成士人,获得这个群体的忠心。

那样大明的统治将无比稳固,靠着一半用士人名义组织起来的人口,能够轻易压制另一半。

而且因为预备士人来自公民,要求又比较低,公民只要愿意努力,就有很大的机会成为预备士人,看到成为士人的机会。

那样他们的目光也会放在成为士人上,不至于因为不如意,一怒之下造反。

甚至,朱由检还有一个构想,那就是让大明的公民将来都成为公士。把士德士风作为大同之世的道德要求,列入迈入大同之世的必要条件。

不过这个设想还远,朱由检现在只能供养一部分人成为士人,设置预备士人作为补充群体。

——

表明自己的态度后,朱由检对这个问题不再讨论,转而设置新的议题。

具体到工匠,朱由检问群臣道:

“当今世界,正在由冶铁时代向钢铁时代过渡。”

“你们都来说说,在钢铁时代中,农工商三大群体谁最有实力?”

群臣听到这个问题,当即开始揣摩。

按照传统的看法,自然是农民最有实力,农业的重要性一直排在第一位。

但是钢铁时代显然和工业有关,工人的实力将急剧膨胀,有可能超过农民。

如果皇帝的预言是现实,那么把高级工匠列入预备士人,就是理所当然了——

朝廷需要拉拢这些人,把他们纳入统治秩序。

但这到底是预言,即使当今皇帝有许多预言得到验证,群臣也不认可用预言治国。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工人在将来或许更重要,但是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农民。”

“如果把高级工匠列为预备士人,农民该如何优待?”

朱由检对农业自然是很重视的,当即道:

“朕登极后就要求推选孝悌力田,以后力田要明确从农民中选,而非从未下过田的士人。”

“对于培育良种、改进肥料、改善水利的农人,可授予士人身份,候选者也纳入预备士人。”

“累计纳粮一千石的农人,同样列入预备士人,这都是对农民的优待,朝廷不会忘记他们。”

“同样,商人也有纳税一千两成为预备士人的优待。”

“与之相比,工人同样要有道路成为预备士人。”

说着对农民、商人的优待,朱由检最重视的还是工人:

“工人想成为预备士人,一是在企业服役获得代役券,为朝廷征发徭役物资做贡献。”

“二就是提高技术等级,生产更优质的产品。”

“一个高级工匠,发挥的作用是普通工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他们自然可以成为预备士人。”

“如果为朝廷立下的功劳多、或者发明新技术成为工程师,还可以成为士人。”

“未来的钢铁时代,必须要重视工人。”

这是对农工商三大群体的政策,确保各阶层最优秀的人士,都成为大明的拥护者。

为了说服群臣,朱由检又问群臣道:

“你们说说,将来军人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

这点群臣都知道,辽东之战的总结,这几个月一直没停止。

皇帝去年为工匠封爵的理由,涌现在很多人的心里,袁可立当即说道:

“军人的力量以前来自于钱粮,最重要的是粮草。”

“如今新军完全转用火器,还要加上装备。”

“生产火器需要工人,军人的力量可以说来自于工人。”

这个认识,让朱由检很是喜悦,没辜负他这几年一直灌输这个观点。

如今看来,枢密院理解得很好,知道可以从生产角度,制约军队的后勤和装备。

他向袁可立等臣子说道:

“生产火器需要什么?”

“除了工程师的设计和改进外,最重要的就是冶炼钢铁、制造火器的工匠,尤其是技术优秀的高等级匠人。”

“他们就是大明力量的来源,朝廷必须要优待他们。”

这个解释,充分说明了把高级工匠纳入预备士人的原因,枢密院官员已经被说服。

他们已经认识到工人的力量,认为可以优待工人。

——

不过一些文官还是拒绝改变,顽固地反对把工人列入士人。

礼部左侍郎钱象坤道:

“设计和改进火器的是工程师,而且他们明白如何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