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明清人口资料和生活水平估计

明清人口资料和生活水平估计(2 / 2)

斗米钱未二十,斤鱼钱一二,槟榔十颗钱二文,著十束钱一文,斤肉、只鸭钱六七文,斗盐钱三文,百般平易。

穷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赋役轻,石米岁输千钱。每年两熟,耕者鼓腹,士好词章,工贾九流熙熙自适,何乐如之!”

丁耀亢《古井臼歌》回忆(其著作大部分被满清禁毁):

道旁废墟存古井,石上绳痕吊水影。犹有石臼无人舂,倾侧墙隅如覆鼎。

忆昔村民千百家,门前榆柳荫桑麻。鸣鸡犬吠满深巷,男舂妇汲声欢哗。

神宗在位多丰岁,斗粟文钱物不贵。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

(想起我在万历年时的生活场景,神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总是多丰收年,东西都非常便宜啊,大家的实际购买力都很强啊。基本上都见不到上门收税的税务人员。神宗皇帝在位的这四十八年里,人们活得那个滋润,就像迷醉了一般!)

江山鼎革成新故,物化民移不知处。空村古鬼起寒磷,荒原野火烧枯树。

井中白骨成青苔,舂碓之人安在哉?此物曾经太平日,如何过之心不哀?

吴伟业回忆:

“余生也晚,犹见神宗皇帝之世,江南土安俗阜,风习最为近古。”

(俗阜,意思是谓民众富庶)

万历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大明二百多年承平的积累。

不要把清朝的普遍贫困、清末民国的土豪劣绅统治,当作对中国古代的整体印象,那是极端错误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才是真正的和平年代丰年景象。

按照英国学者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估算,明朝时期1600年中国的人均GDP,和西欧整体人均GDP是接近的。

当时最富裕的荷兰人均也就大明两倍,但大明江南繁华地带是能同荷兰相比的。

到了清朝刚刚灭亡的1913年,中国的人均GDP,和西欧相差六七倍,和最富裕的英国相差九倍。而且相比明朝都是下降的。

中国人均生活水平恢复到明朝时期,大约是六七十年代。平均亩产也是在那时候恢复,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之后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化肥、良种,迅速完成对古代的超越。

在GDP总量估计上,1600年的大明是西欧整体的1.45倍。

1913年则完全颠倒过来,西欧整体是中国的3.75倍。

现在的中欧国力对比,才是返回历史上的常态,清朝则是不正常状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