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理顺忙着规划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时,苏松新区和嘉定县的交界处,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人。
这些人的衣著虽然破旧,眼睛却很有神。而且拿着棍棒,似乎还磨尖了用作武器。
眼看脚下的道路由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如石头一般的硬地,人群顿时有些骚动,一个年轻人大声道:
“罗叔,这就是新区吧?”
“听说新区的路特别宽,是不是这个样子?”
被称作罗叔的中年人狠狠跺了跺脚脚下,发现路面真的像石块,顿时狠狠点头道:
“这就是新区,只有新区舍得用水泥铺地!”
“咱们到新区了,以后就是自由身!”
话音刚刚落下,人群顿时欢呼起来,有的人还流出了眼泪。
他们都是奴婢出身,听说苏松新区释放奴婢、尊重雇工,这才冒着风险逃了过来。
一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险,如今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想到自己到新区后就能成为自由民,这些受够了奴役的人群,顿时蜂拥而上,争着踏上了水泥地。
似乎只要这样,就代表他们成为了新区人。
距此不远,一处像是驿站、又像是军营的地方,已经有人发现了异常。
在信号塔上值勤的瞭望手看到这边的景象,顿时敲响铃声,大声道:
“有新人到新区,大约二百人。”
“雇工协会速去迎接,安置这些新人。”
顿时,驿站里出现数人,正是雇工协会的人员。
还有一队像是士兵的护卫队,随他们一起过去。
显然,新区没少遇到这种事,已经有完善的流程——
作为执行雇工政策最彻底的地方,江南有不少地方的奴婢,逃到苏松新区,获得雇工身份。
苏松新区也很欢迎这些人,因为他们想获得公民身份,就必须服兵役三年。
新区的工程营就是为此而设,他们为新区的道路修建、产业园营造,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雇工协会同样欢迎这些人前来,壮大协会的实力。
尤其是在苏松新区工商联合会成立后,他们更欢迎新人到来。用人数上的优势,抗衡工商联合会的钱财。
刘新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原本是个力工,同张溥一起发动罢工,因此被选举为雇工协会集议会成员,属于常务委员之一。
和嘉定交界处的工人事务,就是他负责的。他熟练地上前询问道:
“前面是谁,可有领头人?”
“把名号给报上来!”
人群一阵骚动,被称为罗叔的中年人上前走出,拱手道:
“麻城罗六,敢问军爷名号?”
“是不是太子爷在新区的军队?”
一番话软中带硬,显然是提醒对方,不要给太子抹黑。
他是听说过苏松新区的军队,都是属于太子的,驻扎在这里的是羽林后卫。
相比地方如同匪徒的军队来说,太子的卫队显然更让人放心。
不过他这番小心计,却用错了地方。
对面的工人护卫队并非属于军队,而是属于雇工协会的保安部队。
因为朝廷力量不足,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一些民间武装力量获得授权,协助军警巡逻、维护地方治安。
工人护卫队就是如此,他们大多是工程营退役士兵,轮流参加护卫。
刘新光向罗六大声道:
“鄙人刘新光,忝为雇工协会委员,带领工人护卫队欢迎新人。”
“无论你们是什么身份,只要到达新区,就能通过服役,获得公民身份。”
“工友们,你们自由了。”
“从今以后,你们就是自由人,再不受到奴役!”
大声说着这番话,语气非常熟稔。
这一年多说过不知多少次,他对这番话极为熟练,而且非常有感染力。
罗六等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听到后欢呼声更大,有些人甚至瘫软在地——
在得到明确的答案后,他们的神经猛然放松,身上也没有了力气。
刘新光对此早有预料,当即吩咐身边的护卫上前,引导他们去驿站的安置区,并且特别嘱咐道:
“这些人来自湖广,不知那里是否有时疫。”
“你们带他们清洗一下,做好防护隔离。”
这是新区接收新人,所得来的教训。
最初他们对此还不重视,但是在新区因为新人到来接连发生数次大规模拉肚子等疫疾后,相关制度很快完善起来。
刘理顺仿照沧州移民大营的措施,对所有进入新区的新人,实施防疫隔离。
医科院设在苏松新区的研究所,还开始专门研究针对这一带流行疾病的药丸。
工人护卫队同样因此扩大,他们拥有安置新人的权力和责任。
为了镇压可能的反抗,他们还装备了武器,甚至有火铳存在。
刘新光身上就携带着火铳,丝毫不怕对方突然发难。
罗六等人来新区的目的就是获得自由身,当然不会到了地方还闹出事来。
眼见新区的人员如此热情,并且有专人欢迎他们。这些来自麻城的人群顿时喜形于色,顺从地跟着他们去安置区。
刘新光还熟练地和罗六称兄道弟,询问道:
“罗老弟,你们是从麻城来的,那可真是够远。”
“怎么没坐船来,陆上可不容易。”
罗六见他如此和气,虽然没完全放下警惕,还是积极回应,苦着脸道:
“我们麻城的雇工苦啊,哪里有钱买船?”
“这是一路辛辛苦苦讨饭过来的,到新区才聚在一起。”
诉说麻城的雇工环境有多恶劣,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逃到这里。
刘新光听得一阵惊疑,问他道:
“你们将近二百人,可不少了,沿途的官府难道都不管?”
大规模流民移动,是这几年朝廷要求地方关注的重点。
袁可立主持的戡乱救灾委员会,一直在解决流民问题。
在皇帝预言旱灾会越来越严重、并且得到证实后,现在朝廷对流民的态度,就是尽量组织他们迁徙。
只要发现大股流民,地方官府都要按要求上报,由朝廷组织他们迁徙出去。
罗六当然是知道这点的,但是相比迁徙海外,他们自然是愿意留在内地、尤其是传闻中很富庶的苏松新区。他有些狡黠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