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当然会管,但是只是把我们送出去。”
“要不是沿途都有地方施粥,我们还到不了这里。”
这让刘新光听得大笑,心里却知道这群人吃了饭不听安排,一定用了些手段。
不过不管如何,到新区他们就接收。三年服役期间,能看出这些人的品性来。
如果是流寇、罪犯,三年期间不可能什么错都不犯。到时候新区会按礼法,把他们发配海外。
他们雇工领还需要军户服役呢,想闹事自然有办法整治他们。
——
安抚住这些人的情绪,刘新光在他们都进入安置区后,立刻道:
“快,备马,我要去见刘区长。”
“湖广的雇工都抵达新区了,接下来要做好迎新准备。”
安排这些人注意,刘新光骑了一匹快马,去新区的政务署,告知刘理顺这个消息。
作为雇工协会的常务委员之一,他是享有爵士身份的,自然能拜见新区官吏。
刘理顺一直在政务署工作,听到刘新光以雇工协会的名义求见,很快请他进去。
得知有麻城的奴婢来到了新区,刘理顺神情严肃,认识到这是一件大事。他向刘新光道:
“这个消息很重要,我代表新区官府,感谢你们的贡献。”
“接下来你们要注意观察,看看还有没有湖广的人过来。”
“我会向苏州府发文,让他们注意流民。”
嘉奖了刘新光一通,并且为他记下这个功绩——
作为享有爵士身份的人员,他立功后会被授勋,并且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世袭贵族身份。
雇工协会的高层,因此和官府关系很密切。对能立功的事情,都是极为上心。
他们同样是朝廷掌控工业的一环,被纳入统治秩序。
工人护卫队等等,都是朝廷力量的外延。
刘理顺对这个消息很信任,很快行文苏州府,提醒他们注意。
但是更远的府县,他却鞭长莫及,那些地方的衙门对他也不一定理会。
所以,刘理顺在思索后,前往移驻新区的江南巡抚衙门,向曹文衡告知这个消息。
曹文衡和他一样,听到此事后就察觉背后一定有隐情,麻城那边一定发生了大问题。要不然那些奴婢也不会跑到新区,一路跋涉千余里。
而且这么多民众迁徙,沿途却没有府县报上来,是地方官府的失职。
他气得拍案说道:
“沿途府县官吏,都是尸位素餐。”
“这些流民若是闹事造反,他们如何察觉?”
“你放心,我这就行文各地,让他们阻住流民,不让他们到新区来。”
刘理顺却劝阻道:
“不用阻止,让流民过来即可。”
“新区现在经济活跃,工业又开始大发展,正需要更多工人。”
“这些人过来恰逢其时,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新区就能养活他们。”
这是他的想法,把这些逃亡过来的奴婢,视为新的廉价劳动力来源。
在新区的雇工因为立功、交钱等原因陆续结束服役后,正需要补充一批人。
曹文衡听他这么说,一时有些犹豫。因为他身为江南巡抚,考虑的不止是苏松新区。
江南的富庶众所周知,如果不加限制,流民会蜂拥而来。
他可不想为了新区招工,引得江南大乱。
对此,刘理顺道:
“现在需要确定,有多少从湖广来的流民。”
“如果麻城这些人只是先遣队,我们就要做好迎接大规模流民的准备。”
“江南除了苏松新区外,没有更好的地方安置这些移民。”
这是一个事实,作为朝廷设置的新区,苏松新区的政策自由度很高,甚至有试行礼法的权力。
流民放在这个地方安置,远胜于其他府县。
只是想抵达苏松新区,流民会穿越苏州府、常州府等府,曹文衡不想让他们通过这些府县过来,影响沿途安稳。
刘理顺也知道这件事情很麻烦,思索之后说道:
“与其让流民分散过来,不如安排他们集中迁徙。”
“北方有延沧公路,作为移民专线。”
“近来还开始修建陇海公路,同样用于移民。”
“下官觉得,咱们南方也应该有移民专线,引导流民通过专门道路流动。并且将周围一定范围划分为戒严区,调动兵马维持治安。”
“这条路还可以连接各府,在将来作为运输物资的通道。”
建议曹文衡向朝廷申请,修建连接江南各府、甚至南直隶各府的公路。
曹文衡听到这个提议,顿时十分动心。
他是知道公路用途的,因为他身上的一个兼职,就是太湖巡阅使。
太湖水路对苏松新区的崛起有多重要,凡是在新区的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新修建的江南公路网能比得上太湖水路,那就是一大利器。
只是,新区修建公路的巨额花费,又让他有些谈之色变。
如果江南公路的造价同样这样高,江南巡抚衙门可承担不起。
刘理顺闻言笑着道:
“苏松新区的公路成本高,是因为要求了高标准。”
“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除了主干道外,可以因地制宜。”
“依下官估算,这个花费并不高,江南各府完全能承担起。”
将自己核算的公路成本道出,刘理顺还提醒道:
“分税制实行之后,江南各府现在都有了余钱。”
“如果巡抚衙门不定下用途,那么这些钱粮……”
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曹文衡当然知道,这些钱粮会被各府官吏瓜分,以各种名目侵吞。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这些钱粮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修路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能利用迁徙的流民,像延沧公路一样,利用流民修路。
所以他点头道:
“本官这就向朝廷上疏,请太仆寺规划江南公路。”
“湖广流民迁徙到江南,这件事不能不重视,一定要规划出移民路线。”
打着这个旗号,申请江南公路修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