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朝廷按计划下订单更受欢迎,苏松新区的商人巴不得朝廷包销他们的产品。
——
得知朝廷对竞争性行业的私营企业,定下了最多采购五成的限制后,吴世睿等新区工厂主都是非常不满。
尤其是吴世睿,他是打算购买辽河套的土地,把户口前往辽西省、在将来参加辽西科举的。
对船厂的要求就是稳定,减少自己消耗的心力。
先前朝廷下订单采购,虽然利润不高,他却非常放心。
如今朝廷定下这个限制,这让他顿时感觉多了麻烦:
“五成的比例太少了,朝廷就不能多下些订单?”
“现在好了,按朝廷订单生产一条船,就得生产另一条船自己卖出去。”
“这可怎么办啊,一不小心就亏本。”
向刘理顺抱怨着这件事,吴世睿认为五成的比例非常不合理。
依靠和温体仁的关系,官府、供销集团、还有其他公有制企业发出的订单,他是能吃下很多的,船厂生产出的产品根本不愁卖。
如今五成限制一出,他的订单有很多被转向其他船厂。已经有一些船,积压在船厂的船坞里。
这对船厂的生产和资金周转带来很大压力,吴氏船厂的股价,都因此在下跌。
现在吴世睿想出手船厂股份,都感觉有些不好卖。
他对这个政策,当然很是抱怨。
他向刘理顺道:
“要不,让沈兄的船队多买些船只,我以采购价卖出去?”
正在批阅公文的刘理顺瞥了他一眼,放下手中毛笔道:
“航运业、造船业,在朝廷的分类中都是竞争性行业。”
“朝廷对这些行业的要求是维持公平竞争,不会偏帮哪个非公有制企业。”
“对企业的具体经营也不会插手,否则就承担相应责任。”
“你想获得政策扶持,一个办法就是出让股份,把吴氏船厂转变为公有企业。”
这是很多商人的选择,苏松新区的国资委,目前就收到了很多入股请求。
很多企业都扩大了用地规模,以便新区用土地入股时,占有的公有股份比例更高一些。
苏松新区的地价都因此提高,变得更加抢手。
还有些工厂主仿照朝廷的新规,增加了给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分红。这部分股份由职工大会持股,在朝廷的划分中,同样被视为公有资产。
甚至有人向皇室企业求助,邀请它们入股。皇室资产在朝廷的划分中,同样是公有资产。
可以说,为了突破五成限制,这些商人是各显神通,希望能获得订单倾斜。
吴世睿也想这么做,但是却办不到。因为吴氏船厂在上市时,家族共有的股份,被分散给很多出力的族人。
现在他就是想让公有股份占比超过一半也办不到,因为他没办法说服其他人。
所以他问计道:
“还有其他办法吗?”
“有请刘公指点!”
刘理顺对吴世睿其实是不怎么看上眼的,尤其是去年返京从张溥口中了解吴世睿的作为后。
但他不会因私废公,秉承为民服务理念的他,继续出谋划策道:
“另一个办法,就是转为准入制企业。”
“造船业有个业务是造军舰,这是装备生产,属于装备行业。”
“你的船厂若是获得装备生产许可证,装备生产订单不受限。”
这个建议,让吴世睿眼前一亮,觉得有些可行。
凭他和温体仁的关系,拿到装备生产许可证毫无困难。
唯一的顾虑就是装备生产订单是否足够,能不能满足船厂生产。
对此,刘理顺道:
“大明收复安南、征讨南洋,需要的战船是海量的。”
“现在只愁战船不够多,无法获得南洋的制海权。”
“而且武装商船同样属于装备,它的生产和改装都需要船厂。”
“吴氏船厂的规模再扩大十倍,相关订单也拿不完。”
这些都是事实,吴世睿一听就明白。
他感觉这个办法很适合自己,凭自己的关系能把装备生产许可证拿下来。
一时惊喜交集,不断感谢刘理顺。
在刘理顺的指点下,他还知道了海科院舰船研究所,在研发标准船型。只要愿意花钱,各种舰船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他都能够获取,还可以邀请工程师指点。
如果下订单的买家有特殊要求,还可以付出设计费,让舰船研究所另外设计。
有海科院技术做依靠,他的船厂转型毫无困难。
这让吴世睿解决了后顾之忧,觉得生产战船和武装商船很适合自己。
刘理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张溥主持的科学院拉业务,帮张溥掌握海洋科学院。这个分院的前身是天津海军学堂的海洋研究院,转为科学院分院后,同样游离在外。
在和沈廷扬的交流中,刘理顺敏锐察觉到海科院的作用,希望海科院在苏松新区设立研究所,促进新区的海洋贸易发展。
购买船只设计就是一个引子,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所过来。
同时,引导吴世睿投入装备行业,也是刘理顺向装备行业发展的努力。
去年辽东之战,在战时采购政策下获益最大的,除了苏松新区的后勤物资生产外,就是北方的装备行业。
在安南之战开始、供销集团建立、重启后勤物资的生产后,刘理顺对纺织、造船等行业已经不再担心。
所以他就想向装备行业拓展,增加苏松新区的产业。
吴世睿取得装备生产许可证后,一定会制造战船。
战船需要的火器,自然要放在苏松新区生产。
火器生产又需要钢铁,这同样会拓展苏松新区的产业链。
刘理顺可没有忘记皇帝的论断:
未来将是钢铁时代。
钢铁时代自然需要炼钢,他希望苏松新区的钢铁行业,同样能发展起来。
为此,他已经邀请苏钢名家前来苏松,仿照曹妃甸钢铁厂,在宝山一带筹建宝山钢铁产业园。从太平府等地获取铁矿石,从海外获取木炭和煤炭。
苏松新区的重工业,同样开始奠基,而非局限于轻工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