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85章 证券和期货交易

第985章 证券和期货交易(2 / 2)

这是很多商人关心的事情,他们的声音之大,以至于刘理顺都听到了,回应道:

“供销集团只要不破产,订单将源源不断。”

“这个集团将一直执行类似战时采购的措施,负责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础生活物资的买卖。”

“希望诸位能踊跃支持,不要嫌利润微薄。”

“将来纵然遇到去年那样的风波,还有供销集团托底。”

这番话让很多商人连连点头,他们对去年战时采购突然中断带来的危机,可谓记忆犹新。

经历过那次打击后,很多人对投资扩产已经更谨慎,甚至还担心会血本无归。

如今供销集团要把一部分战时采购措施常态化,他们自然要表示支持,甚至还有人打算专门和供销集团做生意。

对于一些商人要求的保证,刘理顺道:

“明年的事情,谁都无法作保。”

“但是今年的交易价格、交割期限、交易保证金,都会由期货交易所保证。”

“期货交易所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提供让民众放心的期货市场。”

“以后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大宗物资交易,都将通过期货交易所完成。”

说着,他又让后勤部的官员,当场宣布了安南之战的后勤物资订单,同样通过期货交易所交易。

顾炎武当场吃下数笔订单,并且发出了棉纱、布匹采购订单。

吴世睿等造船产业园的工厂主,则在交易所收购江陵公国等藩国提供的木材。

两淮盐商、湖州丝商,对期货交易所同样非常支持,象征性完成了数笔交易。

苏松期货交易所,开始被商人关注,并且吸引了赚差价牟利的流动资金。

证券交易所就更是如此了,去过京城的江南商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更大的投机场所,一些短期投机行为,甚至比赌场还刺激。

虽然皇帝对投机行为严格限制、并且明确金融业要为农工商三大产业服务,却仍旧无法禁止商人的投机。

开业当天,上市的多家企业股价便数次起伏。太府寺税务总署派驻苏松证券交易所的税吏,收到了一万多两印花税。

以印花税千分之一的税率来说,这代表着完成了一千多万两交易。

资金流通规模之大,以至于负责结算的应天银行,都曾短暂歇业。

当然,让应天银行的负责人痛并快乐的是,这些资金在他们银行账户上流通,将有一部分一直存在银行。

这让他们在官方业务之外,打开了工商业市场。苏松新区的大商人,几乎都在银行常备资金。

四海银行同样如此,他们虽然没能成为交易所的指定合作银行,却和供销集团合作,获得了发行外贸券的权力。

供销集团的一部分资金,就是通过发行外贸券筹集的。外贸券将取代宝钞,作为朝廷对外交易的官方货币。

同时,它还是一种证券,放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如果和银元的价值浮动达到三成以上,朝廷将要求四海银行和供销集团采取措施,维护外贸券的价值。

苏松新区的外贸产业园,同样开始设立。仿照海外自贸区的一些政策,为外商提供更方便的交易场地。

整个苏松新区,再一次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江南资金投入工商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