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复位(2 / 2)

这个时候,也只能他出言打破静谧。

“不知太上皇今日驾临,是有何事需要吩咐?”

赵东昇作为宁康帝的绝对忠臣,当初铁网山政变的时候他可是充当着军师的身份的。

所以,看到太上皇出现,他也是心里最打鼓的人之一。

但是有些事,躲是躲不过去的。

现在他只想先弄清楚太上皇和三皇子等人今日闹这一出的目的。

太上皇看向赵东昇,这个他老年之时钦点的户部尚书。

没想到如今,都已经当上了首辅了呢。

“朕听说朝政无人主持,以致于混乱不堪。

朕对你们,十分失望。”

“臣等无能,请太上皇恕罪。”

忠顺王带头请罪,其他大臣,也只能勉强跟上。

太上皇抬手一压,对众臣道:“皇帝病危,如今已经不能理事。

为了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朕决心复位,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实话,太上皇如今的声音早已不如当年洪亮。

但是因为大殿内的气氛十分安静,因此基本所有人都听清楚太上皇的话了。

也正因此,所有人都面色精彩起来。

八十多岁,已经主动和被动荣养多年的太上皇,忽然告诉大家他要复位。

就问你们是什么心情。

不给大家思考的时间,站在中间台阶之上的忠顺王当即领头拜下:

“儿臣恭迎父皇复位,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忠顺王这般表态,一些被忠顺王“降服”或者见势不对,想要投机取巧的人也连忙跪下,恭请太上皇复位。

但是,人并不多。

八成以上的臣子,都还站着。

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每一个自然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

于他们而言,朝廷是皇帝的,也是他们的。

很多时候,并非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也有资格和权力反对。

这个时候要是跪下去了,岂不是就表明赞同太上皇复位?

那他们成什么了?

如今宁康帝还没死呢。

而且,即便宁康帝死了,也该从宁康帝的子嗣中选立新帝。

太上皇复位算什么回事,历史往后开?

而且,您老也不看看您什么年纪了,就算复位,你还能当几年?

万一没几天你就嗝屁了,那不是瞎折腾?

所以,许多人,包括原本的三皇子党,都很不理解三皇子的行为。

你说你作为当今皇帝的儿子,更是现在的皇长子,好端端的去把太上皇请出来做什么?

大家又没说一定不立你。

你把你父皇背刺了有什么好处?

以前是你和四皇子争,现在太上皇要真是复辟了。

皇位传回太上皇那里,那有资格竞争这个位置的,可就多了啊。

“不可!”

礼部尚书,兼新任内阁大臣孔驷站了出来。

“太上皇早已退位多年,皇位已经传给了当今陛下。

便代表着,皇权已经传递到当今陛下这一脉。

别说当今陛下还在,即便是陛下当真回天无力,驾崩西去,也该从陛下的子嗣中,择一位贤德之人,继承大统。

如此,才可确保朝堂稳定,皇纲不至于失统。

为江山社稷稳定,为天下安定计,臣请太上皇收回成命!”

伴随着孔驷义正言辞的陈述,许多大臣都暗暗颔首。

见其跪下,更是纷纷效仿,附和道:“请太上皇收回成命!”

看见有这么多人敢明目张胆的反对他,太上皇的眼神变得阴沉起来。

相比较太上皇的阴沉,三皇子却是紧皱眉头。

原本以为,将太上皇请出来,让他和众臣见上面,就能确立正统。

毕竟太上皇御宇五十多年的威严,并不是宁康帝算计一次就能彻底消弭的。

当然,他想到了会有人反对。

不然他干嘛要将大殿包围起来,不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反对,他好来个杀鸡儆猴,尽快把麻烦解决吗?

他可没有忘记,他还有敌人的。

四皇子本身虽然没什么威胁,但他身后那对狗男女,他却从来没有小看过。

所以,只要太上皇成功复辟,只要外公那边得手。

那么他们就是正统,不论贾琏等人再做什么,都是乱臣贼子而已,后面想要解决,也并不困难。

可是,为什么偏偏跳出来的是孔驷……

这个老礼部尚书,虽然迂腐,却也是典型的保守派,或者说是礼教和祖制的坚定维护者。

所以,对方虽然忠于宁康帝,但是在他和四皇子之间,却是明显更支持他的。

也是,相比较不务正业的四皇子,显然他这个德才兼备且居长的三皇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想到这里,三皇子心中越发恨意深长。

连礼部尚书都明白的事,为何他的父皇就看不明白!

就算他杀了大皇兄又如何?

本就是该死之人而已!

大皇兄活着的时候不见你多么疼爱他,百般恐吓压榨,以致于都让他不敢信任你,在最重要的关头,弃你而去。

如今人都死了,倒上演父子情深的戏码,真是可笑。

所以,今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父皇你逼我的。

三皇子深吸一口气。

孔驷他是不想杀的。

他最想拿来杀鸡儆猴的,是新任内阁大臣王子腾。

虽然赵东昇效果更好,但是这老东西毕竟是首辅,杀了影响稍微有点大。

他的根基,毕竟在士林,在文官。

而王子腾这个文官武官反复横跳,且是贾琏长辈的家伙,就十分合适。

不过看了一眼文官首列的王子腾。这狗东西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既不支持忠顺王,也不附和孔驷。

一时倒不好动他。

“孔阁老,太上皇如此决定,也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你作为臣子,不该如此顶撞。

况且我方才也去看了我父皇,他着实已经病入膏肓了。

太医们都说,只怕大事就在这两天。

所以,这个时候,正该太上皇出面主持大局。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有关皇纲失统的事。

方才我皇爷爷已经答应我了,要册立我为皇太孙。

如此算来,正统还是在我父皇这一脉,自然算不得皇纲失统。”

孔驷和其他支持三皇子的人一愣。

宁康帝毕竟还活着,三皇子即便投靠了太上皇也不敢光明正大,行动之前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所以,此刻听到三皇子这么说,他的党羽才反应过来,立时大喜。

孔驷也是一愣。

觉得若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妥,不过他旋即就想到了什么,直言道:“既然如此,太上皇何不直接册立你为新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许多中立,或者真心为朝廷稳定着想的人心想是啊。

与其让黄土埋到脖子的太上皇横插一脚,何不略过这一环,直接让三皇子即位?

如此,还能免去很多麻烦。

毕竟一旦太上皇复位,难保太上皇其他的那些儿子,也就是忠顺王等人不会有什么想法。

到时候或许又要为了大位,掀起腥风血雨。

三皇子见状,心里真是爱死了这个孔驷。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装作为难,实则是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太上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