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雄 > 第2069章 大略

第2069章 大略(1 / 2)

西域的局面并不复杂,只是突厥的“朝代更迭”罢了。

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还是前隋开皇年间的事情。

大业初,西突厥处罗可汗东奔投唐,射匮可汗继位。

大业末年,突厥王庭鼎盛,始毕可汗率军南征,两次都碰的头破血流,突厥王庭骤然衰弱。

西突厥射匮可汗见此,起兵东征,本想捡个便宜,不想一场惨败之下,回到西域后便病故了。

继位的是统叶护可汗。

大唐元贞七年,突厥王庭恢复元气,可汗阿史那杨环结好大唐,命西方汗阿史那求罗领兵西征。

到了元贞九年,失去中原帝国的支持的西突厥终于没顶住来自东方草原的寒风,统叶护可汗身死,西突厥灭国。

突厥的兴衰和中原帝国息息相关,当年前隋分裂突厥,之后执行的便是平衡之策。

大部分时间都是支持西突厥,制衡实力更强的突厥王庭,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屡屡插手西突厥可汗的继承。

到了大业末年这个政策依然在行使当中,只是大隋已然自顾不暇,所以处罗可汗默默无闻的死在了中原。

大唐的国策和前隋截然不同,李破在封德彝的建议之下,选择支持突厥王庭的“统一大业”。

到了元贞九年,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终于达成,效果也显而易见。

突厥貌似更加强大了,实际上突厥的弱点却暴露无疑,疆域横跨东西,突厥王庭的统治明显有了无以为继的迹象。

西方汗阿史那求罗威望权力具都大增,东方汗则渐渐沦为了无足轻重的配角。

阿史那多闻的反叛只不过是这种迹象的一个注脚而已,那是东方汗汗帐不甘寂寞的一次垂死挣扎而已。

象征着突厥对东边的控制力已经薄弱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平叛,只能借大唐之手行事。

阿史那多闻叛离的时间节点也很微妙,正是突厥王庭把目光投向西域,并为此积蓄力量,做出相应布置的时候。

那会大唐也正在对东海用兵,剑指高句丽。

阿史那多闻敏锐的抓住了机会,在没有征得突厥王庭同意之下,擅自起兵东进辽东,自立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大唐也正是趁着突厥无暇东顾之际,清理了东海小国,灭亡了高句丽这个大仇宿敌,顺便平定了辽东,在东北方向掌握了主动权。

…………

天下风云激荡,如大浪淘沙。

几十年间,风起云涌,亚洲北部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如今剩下来的只有大唐和突厥两个庞然大物了。

猛兽是要喝血吃肉的,帝国也一样,当没了其他猎物,大唐和突厥就像两头相安无事了很多年的凶兽,彼此间开始虎视眈眈。

此时身在太极殿中的李破,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突厥正在躁动的心,他只是觉得,突厥人有点没出息。

刚回到西域就开始朝大唐龇牙咧嘴,自己那个便宜老丈人知不知道立足未稳的概念?要是这个时候突厥和大唐在西域血战一场,会产生什么后果?

两个帝国不管输赢如何,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如今的“大好局面”转眼即逝。

西边还有波斯,有即将席卷西亚的大食。

南亚次大陆上还有一片堪称广阔的天地,就算是突厥北方的冰原上,不还有一些突厥的宿敌在呢吗?

猎物其实还有很多,依照两国的国力,不愁吃喝。

看来还是需要跟阿史那杨环见面详谈一番。

大家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难道让困住南北两个帝国的囚笼总这么继续下去?

如果她已经不能控制阿史那求罗,那就杀了他,换个听话的人上去。

李破相信阿史那杨环不缺这样的手段,不然怎会会放心让阿史那求罗领兵西征?

同样的,李破也有信心劝服阿史那杨环,毕竟他们的身份很亲近不是吗?

当然了,借此他还想亲眼瞧一瞧阿史那杨环的身体状况,有没有阿史那杨环的突厥区别天差地远。

阿史那杨环殁后,突厥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呢?大多数突厥人都没什么脑子,李破觉得和他们说人话会非常费劲,比如阿史那求罗……

…………

太极殿中,李破思绪连篇,温彦博却还在犹豫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