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把户部的人吓得不轻。往常魏征、杜如晦出马,他们就已经无力招架;如今竟是整个军功集团齐齐站队,这分明是要把户部废了啊!
李世民看着满朝文武,无奈至极。他心知肚明——这些人不是为杜荷站台,而是受了赵节的托付。
至于他们为何对赵节言听计从,就不得不提赵节这几个月折腾出来的东西——白糖。
白糖如今根本不在市面公开发售,全数优先供应边境作战军队。说起来,这东西的好处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真缺了就麻烦大了。
按军中的供给,每名士卒每天不过一两白糖、两块水果糖,数量不多,却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每天能多赶十里路;临阵厮杀时,伤亡率也有所降低。
为何会如此,谁也说不清。白糖既不能充饥,也没让士兵立刻力大无穷,可若是一天不吃,士兵的精气神明显打了折扣。
虽然没有确切结论,但军中上下都明白——这是个了不得的好东西。
赵节身在兵部,正好负责此物的供应。订单一批批下去,很快白糖便源源不断送往前线。兵部对这东西极为满意,觉得价钱公道,效果惊人。
可问题在于,白糖供应是否稳定,全系在赵节手里。今日朝堂上这般荒唐一幕,十有八九就是赵节背后敲打过众武侯:要么支持,要么断糖。
大家自然不愿意,因为推广记账法这种小事,而得罪这个“活祖宗”,所以才出现了这出闹剧。
李世民见眼下局势已定,也没再多说,直接下旨要求各部配合杜荷,全面推广新的记账法。
在外奔波多日的杜荷,终于等来了圣上的批复,这才长长舒了口气。为了让关中几个州县愿意在联名奏本上签字,他得罪了不少人。若是这事办不成,他恐怕连回长安的路都难走。
为了逼这些州县主官就范,杜荷可谓绞尽脑汁。他先是将从土匪手中收缴来的粮食,大部分设法送入地方府库,亲手把政绩送到他们面前,还亲自督促入库入账。各地官员一开始只觉得杜荷尽心尽责,并未多想,哪知道最后遭到了背刺。
杜荷借着督促入库的机会,接触到了秋粮的账册。这东西哪有几个干净的?平日里没人深究,自然也就无事。但杜荷却偏偏揪着不放,拿出来说事。官员们觉得他简直是在找茬——这种事就算真闹到朝堂,也不会有人当回事。
可杜荷却摊手一笑,表情玩世不恭:“我也需要政绩,总得拿几个人开刀。”
见众人依旧不以为意,他索性亮出了底牌,彻底展现纨绔本色:
“我父亲是当朝左相,你们能不能成为我的政绩,全凭他老人家一句话。”
如此赤裸裸的威胁,让那些地方官员再也不敢硬顶。就这样,杜荷硬生生逼出了那份联合签名的奏本。
如今有了皇命加持,杜荷立刻开始敦促关中各地,重修账册,改换记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