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太子的嫡系(1 / 2)

李世民手中捏着的奏折,是杜荷从关中送回的。折中言明,欲在关中试点推广复式记账法,而且还附带了十几个县、数个州的联合签名,表示全力支持。

李世民没想到,历时一年,李承乾这几个孩子竟然仍未放弃推广这套记账法。沉寂许久,如今年底,难道又要再掀风浪吗?

这一年来,李世民多次欲为东宫配备属官,却都被李承乾一口回绝。除了魏征与杜如晦,其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至于这二人,去了东宫也不是帮太子的——魏征是主动请缨,要教导杜荷;杜如晦更不用说了,杜荷是他亲子,过问东宫理所当然。

所以,安排进去的人,与李承乾本人关系并不大。

李世民清楚,如今的李承乾自有盘算。出于父亲的关心,他问过太子对属官的想法。李承乾也未隐瞒,直言想用朝中重臣的嫡出子弟,组建东宫班底;更是隐晦表态,若他将来执政,会以温和的手段清洗朝堂,换上自己的人。

李世民当时差点笑出声来。他想告诉儿子:清洗朝堂,哪有温和的法子?这份心思太天真。可今日见到杜荷送来的这份奏本,他却觉得,也许并非毫无可能。

这一年里,杜荷用尽手段,牢牢掌控着户部的钱袋子,整个户部竟无可奈何。户部尚书屡屡联合御史台上疏弹劾,结果杜荷偏偏是个纨绔性子,根本懒得与他们争辩,上来就是四处找靠山。

他先去可怜巴巴地看魏征。魏征本就出身御史台,口才凌厉,只三言两语,就把御史台那帮人顶了回去。

随后杜荷又跑去哭诉:“父亲大人,您就看着儿子被他们欺负吗?”杜如晦这宰相,当着群臣也挂不住脸,只能替儿子出头,把户部那边挡回去。

这已够离谱了,更离谱的是近几个月,江夏王李道宗、陈国公侯君集,还有几位在外带兵的军侯,竟亲自发函回京,力挺杜荷。

要不是被弹劾的事儿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李世民都要怀疑,这杜荷是不是已经权倾朝野了。

如今又是联合关中十数郡县,强推记账法,这足以说明他的能耐。

——杜荷年纪还不到二十,却已拥有如此能量。只要不出意外,几年之内必能登堂入室,位极人臣。

更关键的是,这杜荷肯定是李承乾的嫡系。这样的能臣,不需多,若能有数人成长起来,便足以托举东宫,掀起一番新气象。

等到李世民这一朝的旧臣逐渐老去,而李承乾手底下却尽是年富力强之辈,再加上父辈的庇护与提携,或许真能平稳实现两朝的权力交接。

李世民虽然心里想要直接批复,但终究还是忍住了。他决定拿到朝堂上,让众人辩一辩,也好看看李承乾这几个年轻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结果让他哭笑不得——李承乾一句话没说,魏征和杜如晦也没插上话,倒是程咬金、李积等一众军功勋贵率先站出来,齐声力挺杜荷推广复式记账法。

李世民差点没气笑:你们这一群武夫,懂什么是复式记账?居然也来掺和!

杜如晦当场就吓坏了。这绝不是好兆头。站出来的可不止一两个,而是整个军功勋贵集团!这阵仗若说是“捧杀”,也实在太豪华了,简直有几分逼宫的意味。

那些出面支持的武将,其实心里也觉得荒唐,但这是受人之托,必须要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