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大会如期召开,结果尘埃落定。新的核心确立,新的领导集体亮相,一幅崭新的政治画卷在亿万人民面前展开。强调改革、创新、务实、民生,成为最强音,回荡在神州大地。
叶辰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视收看了相关报道。
当听到那些熟悉的关键词被反复强调,看到那些他“记忆”中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关键岗位时,他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
那是一种穿越惊涛骇浪后,终于抵达坚实彼岸的轻松与疲惫交织的感觉。
结果公布的当晚,他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来自家族成员、旧日同僚、乃至一些此前若即若离的“朋友”的祝贺信息络绎不绝。叶辰只是简单地浏览,选择了少数几条进行了礼节性的回复,并未表现出任何得意忘形。
最让他感到踏实的,是爷爷叶正宏打来的电话。老爷子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话语间的分量却前所未有:“小子,这一步,你走对了,也走稳了。叶家这次,算是过了个大坎。后面,就是看你们年轻人的了。” 没有过多的褒奖,但这简短的肯定,是对叶辰这大半年来所有努力、压力与抉择的最高认可。
大伯叶卫邦更是兴奋难抑,在电话里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叶辰!好!太好了!家里这边你放心,新的‘桥梁’已经搭上了!几位关键人物对我们叶家在此次换届过程中的‘定力’和‘远见’都表示了赞赏!你下一步,有什么想法?”
叶辰沉吟片刻,回道:“大伯,我还是那句话,先把照海的事情做好。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明白!你放心,家里会全力支持你!”叶卫邦现在对叶辰的判断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信任。
政治格局的巨变,很快便在具体政策上显现出来。国家层面,一系列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而照海高新区的发展模式,因其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脱虚向实”等新理念,被作为典型案例,在某个高级别的内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被一位新晋决策层领导点名提及,认为“其探索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一消息,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开来,再次在东山省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引起了震动。叶辰的名字,和他主导的“照海模式”,真正进入了国家级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