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淮湖新区’的成功,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
叶辰字斟句酌,“他们的魄力和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比如在土地审批和人才激励上的大胆尝试,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抓住了发展的窗口期。这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审慎:“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前期在拆迁安置和债务风险控制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走过一些弯路。”
“我们认为,照海的情况有其特殊性,我们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对稳健的财政。”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在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走一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路子,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代价。”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一次,叶辰能隐约感觉到,杨东似乎是在权衡,或者说,是在通过他的回答,验证着什么。
几秒钟后,杨东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嗯,有这个认识很好。立足自身,不盲目攀比,是成熟的表现。”
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省里近期可能会组织一批干部,到几个发展得快、有代表性的新区去考察学习,开拓一下思路。你们照海,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报个名。”
不等叶辰回应,杨东便结束了通话:“好了,你忙吧,照海的工作,省里是看在眼里的。”
电话挂断,忙音传来。
叶辰缓缓放下话筒,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思。
杨东这次的通话,看似随意,实则信息量极大。
他不仅密切关注着照海的动向,而且通过“淮湖新区”的例子,似乎在试探他叶辰的发展理念和行事风格。
最后那句关于考察学习的话,更像是一种暗示,或者说,是一个机会的预告。
省里“看在眼里”,既是关注,也是审视。
而“考察学习”,则可能意味着,省里正在为更大范围的干部交流、或者说是为某些关键岗位的遴选,进行铺垫和考察。
叶辰走到地图前,目光再次落在那片绿色的预选区域上。
风,已然从更高的地方吹来。
这风,可能会助推照海这艘航船加速前进,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湍流。
他意识到,高新区这盘棋,棋盘远比想象中更大,对弈者也不仅仅局限于照海一隅。
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敏锐,在推动具体工作的同时,时刻洞察着来自更高层面的风向变化。
青萍之末,风已起。真正的博弈,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