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新区晨曦(2 / 2)

“发改委、科技局,牵头制定《照海市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一要摸清底数,搞清楚我们的研发投入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哪些企业是主力;”

“二要研究政策,如何通过加计扣除、后补助、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激励企业尤其是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要设定明确、可考核的年度增长目标。这件事,要有硬措施,见真效果。”

“科技局、工信局,负责《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计划》。”

“对内,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进行精准辅导和政策支持;”

“对外,要瞄准符合我们初步产业定位(如高端装备、新材料)的域外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力争每年引进和培育的数量有显着突破。”

“科技局、教育局,联合驻照高校,启动《高端创新平台共建方案》研究。我们可以采取‘市校共建’、‘企校联合’等多种模式,争取在两年内,新建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这是提升我们创新能级的硬招牌。”

“人社局、教育局,拿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体系优化方案》。要突破现有的人才政策框架,在安家费、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政策包’。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营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每一项任务,他都指定了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并要求在一周内拿出细化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表。

“同志们,”叶辰最后总结,语气凝重,“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工作,就是在为我们冲锋陷阵修筑工事、囤积弹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希望大家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把这块基石,一寸一寸地夯实!”

会议结束后,叶辰留下了发改委主任和科技局局长。

“这份初步分析报告,还有空间布局的研究,要同步深化。”叶辰指示道,“特别是预选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的几个备选方案,要尽快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分析,组织专家论证。我们要在下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看到一个更成熟、更具操作性的前期工作总体方案。”

“是,叶市长。”两人齐声应道。

忙碌的间隙,叶辰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片绿色的区域。

那里依旧空旷,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厂房林立、人才汇聚的雏形。

他知道,从现在开始,每一份文件的起草,每一次会议的讨论,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是在为那片未来的热土,添上一砖一瓦。

蓝图已然绘就,接下来,便是愚公移山般的坚持与耕耘。而他,就是那个最重要的执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