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淬火成钢(1 / 2)

青云桥事故引发的腐败窝案,如同一场猛烈的地震,剧烈地重塑了连坞的政治地貌。

赵立春等人的倒台,不仅清除了阻碍“清江项目”的毒瘤,更在全县干部心中树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叶辰和陆亦可主政的连坞,腐败是绝对的高压线,谁敢触碰,谁就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阵痛过后,连坞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过去那种推诿扯皮、阳奉阴违的现象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高效与务实。

各部门主动对接“清江项目”需求,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仿佛一台被清除了锈蚀和病毒的精密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

叶辰和陆亦可并没有沉溺于反腐胜利的喜悦,他们知道,清除障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快、更好地重建与发展。

青云桥的悲剧,暴露的不仅是腐败问题,还有在极端天气下的工程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的不足。

在叶辰的主持下,县委常委会迅速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清江项目”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规定》,成立了由陆亦可兼任主任的“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委员会”,吸纳了省内顶尖的工程、水利、地质专家作为顾问,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最严格的第三方评估和飞行检查。

同时,全面升级了应急预案体系,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实战化的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重建中的青云桥工地,成为了连坞质量和决心的象征。

新的桥墩采用了更高标准的设计和材料,施工过程全程录像,关键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接受监督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工地上悬挂着醒目的标语——“质量是生命,安全是底线”。

然而,叶辰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场事故,虽然惨痛,但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连坞更深层次的短板——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过度依赖“清江项目”单一引擎。

深夜,叶辰的办公室灯火依旧。墙上那张清江流域图旁边,又多了一幅连坞县产业布局规划草图。

陆亦可敲门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件。

“书记,还没休息?”陆亦可将文件放在桌上,“这是质监委对几个子项目的最新巡查报告,总体情况良好,一些小问题都已督促整改。”

“辛苦了。”叶辰揉了揉眉心,指着墙上的产业布局图,“亦可,我在想,光靠‘清江项目’拉动,还不够。

旅游业的培育周期长,而且受宏观经济和突发事件影响大。

连坞需要更有韧性的产业体系。”

陆亦可在对面坐下,她对此也早有思考:“是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连坞除了生态,还有两个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二是农林特产有一定基础,但缺乏深加工和品牌。”

“没错!”叶辰眼神一亮,走到地图前,“我考虑了几个方向,你看看。

第一,依托‘清江项目’未来形成的良好生态和基础设施,规划一个‘绿色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环保设备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