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系统阻力(1 / 2)

青龙湖风波的迅速平息,如同一场高效的实战演练,向连坞上下展示了新班子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表面上看,各种反对的声音似乎都偃旗息鼓,工程项目得以更顺利地推进。

但叶辰和陆亦可都清楚,王老五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是试探性的前哨战。

真正的阻力,往往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渗透在系统内部、无处不在的迟滞与消耗。

这种“系统阻力”开始以更隐蔽的方式显现。

首先是在资金拨付环节。“清江项目”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审批流程。

作为项目具体实施方的县政府,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向县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经审核后拨付。

陆亦可很快发现,有几笔符合合同约定、工程进度确认无误的款项,在财政局那边被以“材料需进一步核实”、“流程需要完善”等种种理由,压着迟迟不批。

财政局局长是位老财政,姓李,平时谨小慎微,人称“钱匣子”。陆亦可亲自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

“李局长,青龙湖段生态护岸第三笔进度款,报告上周就送过去了,为什么还没拨付?施工方已经催了几次了。”陆亦可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

李局长推了推厚厚的眼镜,一脸为难:“陆县长,不是我们故意拖延。是这笔款子涉及的工程量确认单,有几个签字看起来……嗯,有点模糊,我们怕后续审计出问题,想找相关责任人再核实一下笔迹。还有,附带的监理报告格式,和我们内部存档的要求有一点点出入,我们正在让他们补正……”

“笔迹模糊?格式不符?”陆亦可挑眉,“工程量是项目部、监理方、审计跟踪小组三方现场确认签字的,流程完全合规。”

“所谓的格式问题,也根本不影响实质内容。钱局长,现在是项目攻坚期,资金流转效率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

“我希望财政局能提高站位,主动服务,而不是抱着条条框框,人为设置障碍。”

李局长额头冒汗,连连点头:“是是是,陆县长批评得对,我们马上处理,马上处理!”

款项最终拨付了,但耽误了将近一周。陆亦可敏锐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官僚作风问题。

她让政府办梳理了近期的资金审批记录,发现凡是由刘国栋或她亲自盯的重点项目款项,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技术性”拖延,而一些不那么紧要的支出,反而顺畅得多。

另一方面,在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上,也出现了微妙的“肠梗阻”。旅游廊道规划中有一个重要的观景平台和连接道路,需要占用少量林地,手续报送到县林业局。

按正常程序,这种符合规划、面积不大的林地占用,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一周内就能办好。

但林业局那边反馈,需要“联合自然资源局、环保局再次进行现场勘查,确保不触及生态红线”,这一勘查,排期就排到了半个月后。

负责此事的干部向刘国栋抱怨:“刘县长,这明显就是卡我们嘛!那块地之前做过多少轮勘察了,图纸上都标得清清楚楚,现在又来这一套!”

刘国栋也是窝火,但他沉住气,直接找到林业局局长。局长态度极好,满口答应“尽快安排”,但转头就以“专家时间难协调”、“最近雨水多不适合勘查”等理由继续拖延。

叶辰听取了陆亦可和刘国栋的汇报后,在书记办公会上,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这些问题。

“最近我听到一些反映,说我们有些部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啊。‘清江项目’是全县头号工程,所有部门都要开绿灯、保驾护航,不能因为一些非原则性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影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