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奠基与暗礁(1 / 2)

专项债资金如同奔涌的活水,注入了连坞干涸的发展河床。

随着第一笔债券资金顺利发行并到达县财政指定账户,“清江项目”前期筹备已久的各项工作,如同上紧了发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全面启动。

清江岸边,昔日宁静的河滩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大型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连坞绿色发展新名片”的红色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

省道S206连坞段升级改造工程率先破土动工,工人们忙着平整路基、架设桥涵;生态护岸示范段上,工人们采用生态袋、格宾石笼等环保材料,小心翼翼地加固着河岸;规划中的旅游廊道起点,也开始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管网铺设。

叶辰的身影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个工地上。

他戴着安全帽,踩着沾满泥土的工装鞋,不再是办公室里那个运筹帷幄的县长,更像一个事无巨细的“总工头”。

他查看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与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甚至一线工人交流,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

“这段护岸的坡度还要再缓一些,要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鱼类栖息。”

“料场的碎石粒径要严格控制,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能用。”

“施工便道要注意洒水降尘,不能因为建设破坏了周边环境。”

他的要求细致而严格,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苛刻”。随行的干部私下嘀咕:“叶县长管得也太细了。”

但叶辰心里清楚,这个项目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期望,更是连坞未来发展的基石,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瑕疵。

质量是生命线,生态是底线,必须从一开始就牢牢守住。

然而,工程推进越快,触及的利益层面就越深,水面下的暗礁也开始显露狰狞。

第一个大的麻烦来自征地拆迁。旅游廊道规划涉及沿线几个乡镇的部分土地和少量民居。

尽管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补偿标准也严格按照政策上限执行,但总有少数人期望值更高,或者受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成了“钉子户”。

一天上午,叶辰正在指挥部开会,刘国栋急匆匆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县长,出事了。王家坳那边,几户村民堵住了施工机械,说补偿款太低,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不让施工,情绪比较激动。”

叶辰眉头一皱,立刻中断会议,带着刘国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

只见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被迫停在路边,几十个村民围在那里,七嘴八舌,吵吵嚷嚷。为首的是一个叫王老五的中年汉子,嗓门最大。

“叶县长来了!”有人喊道。人群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叶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