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论证风波与舆论助力(2 / 2)

他没有试图压制不同意见,而是引导大家将问题摆在桌面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个项目难度很大,我知道。”叶辰最后诚恳地说,“但正因为难,才需要我们拿出魄力和智慧。如果我们因为怕难就退缩,连坞可能就永远失去了这次跨越发展的机会。”

“我希望我们是一个攻坚克难的团队,而不是一个遇到问题就绕道的团队。请大家相信,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感和感染力。

会场上原本凝重的气氛渐渐松动,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眼神中也开始流露出思考和认同。

罗建明直到这时才缓缓开口:“叶县长回答得很好。问题要正视,困难要估计足,但决心更不能动摇。”

“这个项目,是连坞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役,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必须全力以赴。论证要深入,方案要优化,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他一锤定音,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论证会,虽然暴露了诸多问题,但也无形中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

叶辰凭借其扎实的准备和出色的应对能力,初步赢得了专业部门的尊重,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这个重大项目中的核心地位。

与此同时,林筱筱在连坞的调研采访也在深入进行。

她不仅走访了政务大厅、环保网格点、城西改造工地,还沿着清江沿岸走了很远,与沿线的村民、乡镇干部、环保志愿者进行了广泛交流。

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连坞在叶辰推动下所发生的细微而深刻的变化,也了解到了干部群众对清江开发的不同看法和期待。

她的系列报道开始在省报刊发。

第一篇聚焦连坞基层治理试点的成效与思考,客观分析了“民心导向”带来的改变,也提到了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困惑。

第二篇则深入探讨了“清江流域开发”的构想,将其放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审视,既肯定了其前瞻性和生态价值,也引用了专家和民众对潜在风险的担忧,报道平衡而深入,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些报道,尤其是将连坞和叶辰再次推到了全省舆论的前台,带来了显着的“广告效应”。

省里相关部门的领导看到报道后,对连坞的工作给予了更多关注。一些之前对接时态度模糊的处室,现在也愿意拿出更多时间来听取连坞的汇报。

这为叶辰争取上级支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舆论环境。

叶辰在办公室里仔细阅读着林筱筱的报道,心中感慨。

她的笔触客观而敏锐,既肯定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这种专业的报道,比一味的唱赞歌更有力量。

他给林筱筱发了一条短信:“报道看了,很深刻,谢谢你客观公正的呈现。”

林筱筱很快回复:“我只是记录者。连坞的故事本身足够动人。继续努力,叶县长,很多人都在看着你们。”

放下手机,叶辰走到挂在墙上的清江流域规划图前。

图纸上还只有初步的线条和标记,但它承载着连坞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知道,论证的风波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尤其是当项目进入实质性的资金争取和利益分配阶段时,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力量。上有罗建明(至少表面上的)支持,下有逐渐凝聚的团队,外有舆论的关注和上级的初步认可,内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他将手指点在规划图上清江蜿蜒的某一处,目光坚定。

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为了连坞的青山绿水和百姓的期盼,他都必须,也必将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