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坞县委会议室内,叶辰与林筱筱相对而坐。
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准他们,录音设备闪烁着红色的光点。
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叶县长,我们开始吧。”林筱筱微笑道,语气专业而温和。
叶辰点点头,平静地面对镜头。他选择了一件普通的白色衬衫,没有刻意打扮,保持着一贯的朴实风格。
林筱筱首先提问:“叶县长,您到连坞工作不到一年,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什么理念支撑您这样做?”
叶辰沉思片刻,答道:“我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口号而是责任。我的理念很简单:民心为秤,民生为本。所有工作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
“听说您经常引用‘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林筱筱追问。
叶辰点头:“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作为当代干部,更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连坞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就是基于这个理念。”
访谈逐渐深入,林筱筱的问题越发尖锐:“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您遇到了不少阻力吧?有人说您太理想主义,不够成熟。”
叶辰坦然面对:“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阻力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坚持正确的方向。”
“至于理想主义,我认为理想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美好追求。连坞的改革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实际需求的切实举措。”
他举例说明:“比如政务大厅建设,看似是硬件投入,实则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我们通过‘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林筱筱转变话题:“我注意到您特别重视教育。能谈谈为什么吗?”
叶辰眼神变得深远:“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我来自农村,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在连坞,我们再困难也不能困难教育,再紧张也不能紧张孩子。”
他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去偏远村小调研,看到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冬天手上都是冻疮。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改善办学条件。”
访谈进行了两个小时,从改革理念到具体实践,从成绩到问题,叶辰坦诚而深入。
林筱筱被他的真诚和远见所打动,问题也逐渐从尖锐变得探索性。
“能谈谈您个人吗?”林筱筱突然问,“据说您放弃了很多次调往省城的机会,坚持留在基层。为什么?”
叶辰微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认为基层天地广阔,最能直接为群众服务。看到连坞一天天变好,群众生活一天天改善,这种成就感是任何职位都无法比拟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记得您曾经问过我,为什么总是展示问题而不是成绩。因为我认为,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连坞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不充分、营商环境仍需改善...但这些正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林筱筱最后问:“如果您用一个词总结您在连坞的工作,会用什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