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娱乐:你管这叫新人?分明是癫王 > 第233章 杀青,所有人都脱了一层皮,也完成了一次蜕变

第233章 杀青,所有人都脱了一层皮,也完成了一次蜕变(1 / 2)

夜幕降临,片场临时搭建的烧烤区灯火通明。

炭火烧得正旺,肥美的羊肉串在烤架上滋滋作响,油脂滴落在炭火上,激起一阵阵诱人的香气。啤酒的泡沫在杯中翻涌,混合着所有人的欢声笑语。

《绣春刀》的杀青宴,没有选择星级酒店,而是用了这种最接地气、最江湖的方式。

因为这,才最符合这部电影的气质。

苏桐端着一杯啤酒,在人群中穿梭。每到一处,都会被热情的工作人员和演员围住。

“苏导,我敬你一杯!这部戏拍完,我感觉我能去参加武林大会了!”一个武行小伙子满脸通红地喊道。

“苏导,下部戏还找我啊!再苦再累我都没问题!”一个演小配角的演员激动地说。

“导演,谢谢你!是你让我知道了,原来演戏还可以是这样的!”饰演大哥“卢剑星”的王千原,这个银幕上的硬汉,此刻眼眶也有些湿润。

苏桐来者不拒,跟每个人碰杯,喝下他们的敬意,也喝下他们这三个月来的汗水与付出。

他知道,这杯酒里,有太多东西。

有疲惫,有伤痛,有被“魔鬼导演”折磨的“怨念”,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三个月,所有人都脱了一层皮。

张译为了一个眼神,对着镜子练了上千遍;王千原为了一个马背上的动作,摔得浑身是伤;周一韦为了找到角色的感觉,把自己逼成了剧组人见人怕的“神经病”。

那些年轻的武行们,更是将苏桐的每一次指导都当成圣经。他们不再满足于完成动作,而是开始思考动作背后的逻辑和情感。每个人都肉眼可见地在成长,从单纯的动作演员,开始朝着“武术艺术家”的方向蜕变。

甚至连摄影组、灯光组、道具组,都被苏桐那种追求极致的疯魔精神所感染。

为了捕捉一个最完美的镜头,摄影师可以扛着几十斤的设备在泥地里趴上几个小时。

为了营造一个最真实的光影效果,灯光师会为了零点几的色温差,反复调试一下午。

整个剧组,就像一把被反复捶打、淬火的刀。

过程是痛苦的,是煎熬的。

但最终,他们都被锻造成了最锋利的模样。

“苏导。”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桐回头,看到张译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这位新晋的“百亿影帝”,此刻没有了平日里的沉稳,脸上带着几分酒后的潮红,眼神却亮得惊人。

“怎么了,译哥?”苏桐笑道。

“没什么,就是想跟你单独喝一个。”张译举起杯子,碰了碰苏桐的杯子,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他仰头,将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地呼出一口气。

“苏桐。”他看着苏桐,眼神无比认真,“你知道吗?在拍这部戏之前,我一度对这个行业有些失望。”

“哦?”

“是啊。”张译自嘲地笑了笑,“流量当道,资本横行。大家都在追求短平快,都在想着怎么赚快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愿意像个傻子一样,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抠一个镜头,去磨一个动作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沧桑和无奈。

“我以为,我们这代演员坚持的东西,已经过时了。直到……我遇到了你。”

张译的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桐。

“你比我们所有人都年轻,但你比我们所有人都更‘老派’。你身上有那种,我们这个行业最初始、最宝贵的东西——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完美的追求。”

“你不是在拍一部商品,你是在创作一件作品。跟着你,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也找回了当初刚入行时,那种为了一个好角色,可以不顾一切的冲动和热情。”

他重重地拍了拍苏桐的肩膀。

“所以,这杯酒,我敬你。不是敬导演,是敬知己!”

苏桐的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

张译的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整顿娱乐圈,光靠系统、靠地球的文娱作品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唤醒这个行业里,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心中的那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