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1章 朝堂暗涌与府邸温情

第21章 朝堂暗涌与府邸温情(1 / 2)

翌日的大朝会,气氛在庄重典雅的礼乐声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绷。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或敬畏、或嫉妒、或探寻,皆聚焦于武臣班列最前方,那个身姿挺拔如松,身着御赐蟒袍,神色却平静如深潭的王小伟身上。

龙椅之上,崇祯皇帝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但苍白的面色和深陷的眼窝,难掩其内心的憔悴与挣扎。他看向王小伟的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有赖其挽狂澜的庆幸,有功高震主的恐惧,有赏无可赏的尴尬,更有一种被无形之力扼住喉咙的窒息感。

繁琐的礼仪过后,首辅周延儒手持玉笏,率先出班。他声音洪亮,辞藻华丽,将王小伟真定之功渲染得前无古人:“……王太师临危受命,以雷霆之势摧垮百万流寇,挽社稷于倾颓,救黎民于水火,此乃不世之奇功,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秋!臣等谨遵圣意,反复商议,以为非极封无以酬此天功!恳请陛下,晋王太师为‘燕王’,世袭罔替,加九锡,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以彰陛下圣明,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燕王!九锡!”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抽气声和低呼!

“燕王”乃是太宗文皇帝潜龙时的封号,寓意非凡;而“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更是权臣极致的殊荣,距离那至尊之位,仅一步之遥!周延儒此议,看似尊崇到了极点,实则包藏祸心,其捧杀之意,昭然若揭。他要将王小伟架在众目睽睽的火炉上炙烤,更要以此挑拨其与皇权、与军中其他功臣的关系。

崇祯的指尖深深掐入掌心,龙袍下的身躯微微颤抖。他死死盯着王小伟,试图从那平静无波的脸上,看出一丝野心或惶恐。

然而,王小伟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周延儒口中那个即将位极人臣的“燕王”与他毫无干系。他甚至没有立刻出列谢恩或谦辞,这份沉静,反而让大殿内的空气更加凝滞。

死寂,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片刻后,王小伟终于动了。他缓步出班,对着御座从容一礼,声音清朗平稳,穿透了整个大殿:“陛下,首辅大人谬赞,臣,愧不敢当。”

他抬起头,目光澄澈,坦然迎向崇祯复杂的注视:“真定之捷,非臣一人之功。上赖陛下洪福齐天,下仗三军将士用命,拼死效忠。更有周遇吉将军,率五百敢死之士,夜袭敌营,焚毁粮草,壮烈殉国!以及数千忠魂,血染沙场,埋骨他乡!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真定城的不破防线!臣,不过适逢其会,略尽本分,安敢独占此滔天之功,僭居王爵,受此九锡殊礼?此非人臣之道,亦非国家之福!”

他拒绝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语气诚恳,听不出半分虚假作态。

满朝哗然!周延儒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眼底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计策落空的恼怒。崇祯也愣住了,他设想过王小伟的各种反应,唯独没料到会是如此干脆彻底的拒绝!

“爱卿……此言,当真?”崇祯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一丝松懈和疑惑。

“君前无戏言。”王小伟再次躬身,语气斩钉截铁,“臣之所求,非为王爵虚名,厚禄私利。只求陛下,能准臣三事,则将士用命,百姓归心,天下可安!”

“爱卿但说无妨!”崇祯立刻道,心中竟莫名生出一丝期待。

“其一,”王小伟声音沉痛而恳切,“请陛下厚恤真定之战所有阵亡将士!追赠周遇吉为镇国公,谥忠烈,配享太庙!其余阵亡官兵,依制优抚,其父母妻儿,由朝廷供养,子女由官府教养成才!并请陛下恩准,于真定城南修建‘英烈祠’,凡为国捐躯者,无论官兵,皆入祠供奉,四时祭祀,香火不绝!以此告慰忠魂,激励天下义勇!”

此言一出,武臣班列中,以徐锐为首的一众将领,无不眼眶发热,心潮澎湃!太师没有忘记死去的兄弟!没有独占荣光!这份对士卒的体恤与尊重,比任何封赏更能赢得他们的死忠!

“准!此乃应有之义,朕即刻下旨!”崇祯也被这番话语触动,毫不犹豫地应允。

“其二,”王小伟继续道,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期待的军中将领,“请陛下授权军国咨政处,会同兵部、吏部,厘定新式军功爵赏条例!废除陈规陋习,唯功是举!凡此战有功将士,如徐锐、张诚、赵武等,不论出身门第,皆按战功实绩,予以擢升封赏!务求公允,以安军心,以励士气!”

“陛下!太师所言极是!”徐锐激动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等,愿为陛下,为太师,效死力!”

他身后,一众青壮派将领纷纷跪倒,齐声呐喊:“愿为陛下,为太师,效死力!”声浪震得殿瓦似乎都在作响。

崇祯看着这军心所向的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既感欣慰,又觉刺眼。他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准奏!军功封赏,理当如此!”

“其三,”王小伟的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流寇主力虽溃,然中原板荡,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此乃动乱之根源!臣请陛下,授权军国咨政处,全权统筹河南、畿辅等战乱之地战后事宜!清丈田亩,抑制豪强;招抚流亡,分发耕牛种子;减免赋税,与民休息;兴修水利,稳固根基!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方能根除乱源,使天下长安!此,方为臣心中所愿,胜过王爵万倍!”

这第三条,涉及行政、财政、司法等核心大权,其范围之广,权力之重,远超一般督抚。周延儒等人脸色剧变,正要出言反对。

但王小伟根本不给他们机会,朗声道:“若陛下能准此三事,则军心稳固,民心归附,乱源可除,社稷可安!臣,必当竭尽股肱之力,效忠陛下,拱卫大明,至死不渝!至于燕王之位,九锡殊荣,非臣所愿,亦非国家之福,恳请陛下,再也休提!”

一番话,情理兼备,掷地有声!既彰显了不恋权位的高风亮节,又实实在在抓住了安邦定国的关键——军心、民心与民生!更将自己牢牢定位在“效忠陛下”的臣子身份上,让崇祯和所有反对者都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