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视察之后(2 / 2)

下午的座谈会上,江辰代表清源县做了汇报。他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全程脱稿,结合精心准备的ppt,用平实的语言,清晰阐述了清源县立足实际、探索“特色发展、协同突破”路径的思考、实践与困惑。他既展示了“清源优品”带动农民增收的喜悦,也坦言了中小企业推行高标准面临的成本压力;既汇报了与示范区达成合作的突破,也剖析了跨区域协调的艰难;既描绘了乡村振兴的蓝图,也直面了山区乡镇发展的瓶颈。

整个汇报,实事求是,充满思辨,展现了基层干部对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对问题的清醒认知。省委书记听得非常专注,不时记录,偶尔插话追问细节,问题都切中要害。

汇报结束后,省委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肯定了清源县的工作:“清源县的探索,路子是对的,体现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精神。你们不跟风、不盲从,立足农业这个基础,打造区域品牌,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敢于跳出‘一亩三分地’,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这种意识和担当值得肯定。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但是,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任务十分艰巨。清源县遇到的很多困难,比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跨行政区划的利益协调等,都是带有普遍性的难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基层大胆探索,也需要上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

他特别指出:“比如你们提到的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分享机制、要素流动障碍等问题,省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要在政策上给予试点地区更大的探索空间。改革就是要冲破不合理条条框框的束缚。”

省委书记的讲话,既有对清源县工作的肯定,更有对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对未来改革方向的指引,站位高远,思想深刻,给在场的清源县干部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调研结束后,清源县上下欢欣鼓舞。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为清源县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最权威的背书,也带来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喧嚣过后,江辰的心情却格外平静,甚至感到压力更大。他连夜召开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省委书记调研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同志们,领导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江辰环视会场,语气沉稳,“书记指出的问题,点明的方向,就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更不能有‘歇歇脚’的想法。”

他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第一,深化区域合作。趁热打铁,加快冷链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同时,将合作领域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拓展。

第二,强化改革攻坚。围绕省委书记提到的共性难题,如要素流动、利益分配等,组织专班进行深入研究,大胆提出在清源先行先试的改革方案,积极向上争取。

第三,补齐民生短板。更加关注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薄弱乡镇的扶持力度,在乡村振兴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第四,提升治理能力。将省委书记的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务实作风。

夜色已深,常委会散会。江辰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县城璀璨的灯火,心中波澜起伏。省委主要领导的视察,如同一座高耸的灯塔,为清源县的航船照亮了前路,也标定了航向。但这光芒也意味着,航行在更加明亮的光线下,任何细微的偏航和瑕疵都将暴露无遗。前方的海域,机遇与挑战并存,风光与风险同在。他知道,自己必须带领清源这艘航船,沿着灯塔指引的方向,以更坚定的信心、更稳健的操舵,驶向那充满希望又必然历经风浪的深蓝。视察的帷幕已然落下,但一场基于新起点、新要求的更艰苦的航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