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镜后之心(1 / 2)

紫云观的二次秘密搜查在子夜时分进行。没有惊动大队人马,只有赵雄亲自挑选的几名绝对心腹,以及被赵雄以“需其辨认细小机关”为由带上的林小乙。夜色下的荒废道观,比白日更添几分阴森。

这一次,有了林小乙(或者说高逸)更具针对性的现代刑侦思维引导,搜查不再局限于明显的工坊区域。林小乙重点提出了几个方向:可能存在夹层或暗格的墙壁、地砖;被遗弃杂物掩盖的地面是否有新近挖掘痕迹;以及,既然“影子”如此谨慎,或许会有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绝对隐秘的藏物点。

果然,在殿堂神像背后一处松动的砖石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严实铁盒。打开铁盒,里面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几本更为私密的笔记,以及几封与三水帮残余势力头目往来的原始信件!笔记上的字迹,虽刻意有所改变,但其运笔习惯和某些特殊字的写法,与县衙存档中孙师爷手书的公文样本,经吴文后来仔细比对,确认高度吻合!信中清晰记录了孙师爷(化名“影子”)如何利用职务之便,筛选目标、提供信息,并指示陈明远行事,甚至商讨如何利用“镜斋”制造的恐慌,进一步操控县衙舆论,为自己谋取更大权力。

铁证如山!

当赵雄捧着这盒决定性的证据走出紫云观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破案的喜悦,只有沉甸甸的凝重与愤怒。县衙师爷,县令近臣,竟是系列谋杀案的主谋,这是对朝廷律法、对官府公信的极大亵渎。

收网的时刻到了。

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翌日清晨,县衙二堂,李县令正与孙师爷商议公务。赵雄全副武装,带着郑龙等精干捕快径直闯入,林小乙作为重要发现者,也被允许跟在队尾见证。

“赵捕头,何事如此慌张?”李县令不悦地皱眉。孙师爷则站在一旁,面色如常,但眼神在与赵雄锐利目光接触的刹那,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赵雄没有废话,直接将铁盒中的信件和笔记呈给李县令,声音铿锵:“禀县令大人,经查证,‘镜斋案’主谋‘影子’,正是孙师爷!此乃其与案犯陈明远及三水帮余孽勾结之铁证!”

李县令览信,脸色瞬间煞白,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纸张。

孙师爷脸上的从容终于碎裂,他强自镇定,厉声道:“赵雄!你胆敢污蔑本师爷!这些定是伪造之物!”

“伪造?”赵雄冷笑,拿起一份笔记,指着上面一个特殊的字迹转折,“这个习惯,全县衙文书之中,唯你独有!还需比对更多笔迹吗?”他又拿起一封信,“需要请信中提到的那几位‘老朋友’来与你当面对质吗?”

人证(陈明远)物证俱在,孙师爷的狡辩苍白无力。他看着面色铁青的李县令,又看看步步紧逼的赵雄和虎视眈眈的郑龙,终于瘫软在地,面如死灰。郑龙上前,利索地将其锁拿。

动机也随之大白。孙师爷出身寒微,虽有心机才干,却困于师爷之位,自感怀才不遇。他偶然掌握了三水帮残余势力的把柄,非但没有上报,反而生出利用之心。他精心策划“镜斋案”,既是为了铲除那些知道他底细或不受控的三水帮旧人,更是为了制造连环奇案,待赵雄束手无策时,再由自己“偶然”发现线索,“协助”破案,以此彰显能力,博取李县令更大信任甚至州府赏识,从而摆脱师爷身份,谋取实权官位。其心机之深沉,谋划之歹毒,令人发指。

案件了结,余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