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意志似有疑惑,声音稍顿,“吾守洪荒秩序,圣人与道同存,帝辛斩圣人肉身,本是逾矩,吾未直接出手惩戒,已是顾全人道,怎会是吾之过?”
“你还敢说!”
鸿钧坐直身子,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满,“先前五圣联手压人道,你若早约束几分,怎会逼得帝辛破釜沉舟,炼神器、封国师,一步步走到今日?”
“如今帝辛势成,你又护着元始魂归本源,让他有复活之机,却不拦帝辛人道扩张——
你这般‘顾全’,反倒让帝辛没了忌惮,才敢如此放肆!”
天道意志沉默片刻,似是认同了鸿钧的说法,声音渐渐沉了几分:
“既如此,便不能再任帝辛人道气运疯长。要不降下天灾,扰九州民生,让人族恐慌,断他气运根基?”
鸿钧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光亮,随即抚掌道:
“这倒是好办法!”
他起身走到天道镜旁,抬手拂过镜面,镜中浮现出九州山川的景象——
大商各州府虽因帝辛征伐而肃整,却也依赖人道气运安稳度日,一旦天灾降临,农田被毁、百姓受难,人道气运必然动摇。
“帝辛此人,最重人族民生,不然也不会颁三年免税、立铁血令护境。”
鸿钧语气里满是算计,“若九州同时降下旱灾、蝗灾,农田绝收、流民四起,他必然会为人族忙得焦头烂额,既要赈灾,又要安抚民心,根本无暇再顾征伐圣人之事。”
“更重要的是,”鸿钧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天灾乃天道所示,人族若因灾荒恐慌,难免会有人质疑帝辛‘失德引天怒’,就算帝辛能赈灾,人道气运也会受损——
没了磅礴气运护持,他手中的人皇剑与护国神器,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天道意志闻言,虚无的声音里多了几分认同:
“既如此,便依你之策。三日后,九州同时降下旱灾,半月后蝗灾紧随,先断他民生,再乱他人心,看他还能否稳得住人道根基。”
“慢着。”鸿钧却忽然抬手阻拦,“不可太过急切。帝辛手握九鼎,九鼎能镇气运、调风雨,若天灾来得太骤,他必然会察觉是天道所为,反倒会激起他的逆反之心,甚至敢以人道气运对抗天道——
到时候,局面更难收拾。”
他思索片刻,补充道:
“不如先让九州边缘之地降下小旱,循序渐进,待流民渐起,再将旱灾蔓延至中原,最后引蝗灾入境。”
“如此一来,既像天道自然运转的灾祸,又能让帝辛一步步陷入被动,想查都查不出破绽。”
天道意志沉默片刻,最终应道:
“善。便按你所言,循序渐进,降天灾困帝辛。”
话音落,殿中的虚无声音渐渐消散,只余混沌气缓缓流动。
鸿钧望着天道镜中九州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他虽不愿直接与帝辛为敌,却也不能让帝辛真的改天换地,借天灾困帝辛,既不违他护持洪荒秩序的本意,又能削弱人道气运,正是两全之策。
“帝辛啊帝辛,你再能打,再懂护人道,也敌不过天道无常。”
鸿钧低声呢喃,“这次,老夫倒要看看,你还能不能像踏平昆仑那样,破了这天灾之局。”
说完,鸿钧重新盘腿坐下,闭目静坐,似是再不过问此事,可殿中悄然涌动的混沌气,却已顺着天道镜,悄悄涌向洪荒九州——
一场针对大商、针对帝辛的天灾,已在暗中酝酿,只待三日后,便会悄然降临。
而此时的昆仑山脚下,帝辛正率飞虎军整理行装,准备明日班师回朝,还不知紫霄宫内,鸿钧与天道已定下困他之策。
通天望着渐渐放晴的天空,忽然皱起眉,感知到一丝微弱的异常:
“大王,方才吾似是感知到一丝天道异动,虽不明显,却隐隐透着几分压抑,不知是福是祸。”
帝辛抬头望向天空,金色的人道气运在周身萦绕,却未感知到明显异常,便笑着摆手:
“许是天地同悲后的余波,不必在意。”
“明日咱们班师回朝,好好稳固大商根基,就算有什么异动,孤也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