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各庄的临时团部,比往日更多了几分肃穆与隐约的喧嚣。电台的滴答声似乎也比往常更为密集急促。林锋刚刚结束一场关于连排级战术合成的内部研讨会,摊开的地图上还留着红蓝铅笔的勾勒痕迹,通讯员就送来了两份截然不同、却都分量不轻的电文。
第一份来自联军总部转译,落款是华北某战略区一位以善打硬仗、注重战术创新而闻名的首长。电文很长,语气恳切而热烈。
“林锋同志并‘雪狼’团全体指战员:欣闻你部在东北战场屡建奇功,‘攻坚利刃’,名不虚传!近日研读总部转发的你部作战经验摘要及《训练纲要》初稿,深感启发,茅塞顿开!你部所探索之特种作战路径,于当前战争形态演进,意义重大,恰似当年红军游击战术之发展……”
电文详细分析了华北战场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对日军遗留坚固据点及国民党军日益严密的防线,正面强攻往往代价巨大。“……我军亟需似你部这般,能以精干力量,行致命一击,撬动全局之铁拳。盼能派遣骨干人员,北上你处见学,或请你部酌情派遣教员,至我处指导。翘首以盼,共商破敌之策!”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新型战法的渴求和对林锋这个“后起之秀”的赞赏。
林锋拿着电文,沉吟不语。华北,那是另一个广阔的战场,其残酷与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东北。能得到那位久经沙场、声名赫赫的首长如此看重,无疑是对“雪狼”模式的最大肯定。
“团长,这是好事啊!”周大海凑过来,仅存的右臂挥了挥,“咱们的经验能在关内开花结果,这可是大功一件!”
林锋点了点头,但目光依旧沉静。他深知,“雪狼”的经验是基于东北特定的敌情、地形和装备条件总结出来的,能否完全适应华北的环境,还需要实践检验。而且,“雪狼”自身也处在发展和关键时期。
这时,第二份电文被送了进来。这份直接来自联军最高指挥部,内容简短,却更加不容置疑。
“林:华东电,询‘雪狼’之法。总部已原则同意交流。然你部当前重心,仍在于巩固东北战果,筹备下一步重大战役行动。‘猎犬’动向不明,需高度警惕。交流事宜,可由你部酌派数名精干参谋,携《纲要》副本,前往华东解说,暂不涉及主力调动。另,望你部加速自身整训,尤注城市攻坚与反特战科目。周。”
这份电文,如同一个清醒剂。总部首长在支持经验推广的同时,更清晰地划定了界限,指明了“雪狼”当前的首要任务——立足东北,应对强敌,准备大战。那个代号“猎犬”的阴影,始终萦绕在总部首长的脑海中。
“将星之约”,是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和压力的具象化。
林锋将两份电文并排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看向周大海和刚刚闻讯赶来的“夜莺”:“华北首长的邀请,情真意切。总部的指示,高瞻远瞩。你们怎么看?”
“夜莺”思索片刻,率先开口:“经验可以交流,但核心骨干不能动,尤其是有针对‘猎犬’作战经验的。我建议,从参谋部和教导队抽调三到五人,由一名熟悉全盘训练思路的营级干部带队,携带详细教案和部分实战案例去华东。华北方面,目前还是以电文交流和分享《纲要》为主,待我们稳住东北局势,再考虑派人。”
周大海也冷静下来,补充道:“对!家里不能空。老团长(指王耀武)那边……还有那个‘猎犬’,都盯着咱们呢。现在派太多人出去,容易被人掏了老窝。”
林锋赞许地点了点头,他们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
“回复总部并转华北首长:‘雪狼’团深感荣幸,定当全力支持兄弟部队建设。即日选派得力人员赴华东交流。华北所需资料,即刻整理电传。然本部正值战备关键期,暂难抽调主力骨干北上,恳请见谅。我等必坚守岗位,磨砺锋芒,以更大战果回报首长信任!”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凌厉:“通知下去,原定的城市攻坚训练提前,强度增加!侦察营加大对‘猎犬’可能活动区域的监控力度!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雪狼’不仅能传播火种,更能随时扑灭任何敢来犯之敌的嚣张气焰!”
“将星之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雪狼”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照出了他们所处环境的复杂与危险。林锋很清楚,在更广阔的舞台向他招手的同时,脚下的战场,更需要他全力以赴。他和他的“雪狼”,必须在赞誉与期待中,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最强的战力。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