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晴空与围城 > 第112章 突破的曙光

第112章 突破的曙光(1 / 2)

叶凡在内部会议上的坚定表态,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擎天资本略显焦灼的血液中。疑虑被驱散,方向被再次锚定,整个“绕道超车”专项组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和效率运转起来。然而,战略的坚定无法直接转化为技术的突破,那条通往“颠覆性技术节点”的道路,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需要一寸一寸地艰难探索。

苏雨墨负责的“智能星座管家”系统架构和开发者生态平台,更多依赖于擎天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资源整合,虽然挑战巨大,但路径相对清晰。而真正充满不确定性,却也蕴含最大机遇的“不对称投资”方向,其进展则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期待触碰到那可能改变战局的微光。

在这片探索的前沿,两条看似平行的线索,开始悄然向同一个焦点汇聚。

一条线,握在苏雨墨手中。她动用擎天资本的全部情报网络和行业分析能力,对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国内在新型计算架构、先进材料、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有潜力的初创公司,进行着地毯式的筛查和评估。报告如雪片般飞来,但大多数要么技术不够成熟,要么团队背景存疑,要么其方向与擎天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另一条线,则依旧由林晚晴以她那种细致而低调的方式牵引着。自上次引荐程老并提供前沿技术线索后,她与叶凡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她不再频繁地发送邮件,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经过精心筛选、极具针对性的信息,通过加密渠道传递到陈默那里,并附上简短的、客观的背景说明,绝不多言一句。

这一次,她传来的是一份关于一家名为“**灵汐计算**”的初创公司的非公开技术简报和团队核心成员的背景资料。简报内容极为专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基于“**仿生脉冲神经网络架构**”的**新型低功耗、高并行度计算芯片**的设计理念和早期原型测试数据。

几乎是同一时间,苏雨墨团队在经过大量筛选后,也锁定了几家重点关注的潜在目标。其中一家,赫然就是“**灵汐计算**”。苏雨墨提供的报告更加宏观和全面,涵盖了市场前景、专利布局、竞争对手分析以及详细的财务模型预测。

两份来自不同渠道、风格迥异的报告,同时指向了同一个名字。

这让叶凡和陈默都高度重视起来。

“叶总,”陈默将两份报告并排放在叶凡的办公桌上,难掩兴奋,“苏总和林小姐提供的资料都指向这家‘灵汐计算’。苏总的报告显示,他们的技术路径非常独特,完全绕开了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模式识别和低功耗边缘计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而林小姐提供的内部技术简报,则更具体地揭示了其芯片架构的仿生学原理和能效比数据,看起来……非常惊人。”

叶凡仔细翻阅着两份报告。苏雨墨的报告严谨、数据翔实,充满了商业理性的光辉;而林晚晴提供的简报,则更偏向技术核心,带着一种直指关键的敏锐。两者互为补充,勾勒出“灵汐计算”清晰而诱人的轮廓。

“团队背景呢?”叶凡问道,这是关键。

“创始人叫**沈岱渊**,”苏雨墨此时也走进了办公室,接过了话题,她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三十五岁,麻省理工博士,师从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权威泰德·伯格教授。毕业后曾在硅谷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领导过前沿项目,三年前回国,几乎变卖了所有家当,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办了‘灵汐计算’。此人技术眼光极其前瞻,性格……据说有些执拗,甚至可以说是偏执,对技术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热情,但对资本抱有很强的戒心,尤其厌恶那些不懂技术、只追求短期回报的投资人。”

一个典型的技术天才形象,充满理想主义,但也意味着不好打交道。

“林小姐提供的资料里,提到了沈岱渊的一个习惯,”陈默补充道,“他每周五晚上,会雷打不动地去一家名为‘沉默螺旋’的独立书店,那里的老板是他的大学校友,书店二楼有个不对外开放的茶室,他会在那里待上整个晚上,阅读和思考。”

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信息。意味着有一个可能避开正式商业会谈的紧张氛围,进行更深入、更人性化交流的机会。

叶凡的手指在报告上“仿生脉冲神经网络架构”和“低功耗高并行度”这几个词上轻轻敲击着。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如果“灵汐计算”的技术真如报告中所描述的那么具有颠覆性,那么它恰好击中了星火科技技术体系中的一个潜在软肋——**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在轨实时处理的能耗和效率问题**。

星火科技的卫星星座需要处理tb级别的遥感数据,如果大部分数据只能原始下传,再通过地面站进行处理,不仅延迟高,也对地面数据中心造成巨大压力。但如果卫星能搭载类似“灵汐”芯片,实现智能化的在轨筛选、特征提取甚至初步分析,只将最有价值的结果下传,那么整个星座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将得到质的飞跃!这完美契合了苏雨墨“绕道超车”战略中,“软化”硬件边界的构想!

更重要的是,这种计算架构属于全新的范式,星火科技在传统计算和通信领域的专利壁垒,对其几乎无效!

“沉默螺旋书店……”叶凡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陈默,去安排一下,这周五晚上,那家书店二楼,我希望能和沈博士‘偶遇’,喝杯茶。”

“明白!”陈默立刻领会,这是要避开正式接触可能带来的抵触情绪,创造一个更自然的交流环境。

苏雨墨看着叶凡,提醒道:“沈岱渊对资本警惕性很高,直接谈投资可能会引起反感。最好先从技术层面切入,让他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叶凡点了点头:“我知道。这次只谈技术,不谈商业。”

周五晚上,“沉默螺旋”书店二楼。

环境果然如预料般幽静雅致,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茶香混合的独特气息。沈岱渊独自坐在靠窗的角落,面前放着一本厚厚的《神经科学的数学原理》和一杯早已凉透的茶,他眉头紧锁,完全沉浸在自我的思维世界里。

叶凡在书店老板(已由陈默提前打好招呼)的引领下,走上二楼,很“自然”地选择了沈岱渊旁边的位置坐下,也要了一壶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