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放在两年前,他们都是不敢想的。
“慕青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慕青说的肯定没错!”一位双颊坨红的婶子‘厚厚厚’笑着附和。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就在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奋起搞事业的时候,传来了一则令全国人民激动的消息。
“叶知青,你听说了吗?高考恢复了,你们这些知青们是不是考上了大学就能回城了?”
说话的村民试探的问。
今天叶慕青的药材课已经结束了,她也跟着大部队一起上山挖药,挖药不比在地里干活。
这是个细致活,人一轻松起来,嘴巴就想说点啥。
旁边蹲在地上挖药的村民们,耳朵纷纷竖了起来。
“是啊,考上了就能回城了。”叶慕青回答随意,注意力都在手下的这棵草药身上。
“那叶知青你是不是也要参加高考?要是考上了是不是就会离开咱们村,到城里生活?”这句话才是村民们最想知道的。
这两年,叶慕青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主心骨。挖药,卖药,甚至山脚下的那个小小的药材加工厂,都是叶慕青牵头办成的。
要是叶知青考上大学,离开这里,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的工作该怎么进行。
村民们心里都有些打鼓。
他们是又希望叶慕青考上大学,又不希望她考上。
这可是大学生啊,考上的都是国家的人才,叶知青值得这些。可要是她考上了,他们村的药材事业咋办?
左右都是为难,都是忐忑。
叶慕青倒是没想那么多,“我考那玩意干啥?我小学都没毕业,我可考不上。我带着大家伙种种药材,挺好。”
对于知道发展大方向的叶慕青来说,大学不是必要的选择。说句不好听的话,她上大学的时间,比别人的命还要长。
都是那些玩意,她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叶慕青这么说,村民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替她不值。
“上大学多好啊,慕青你这么聪明,随便学学不就考上了,考上了就是咱们全村的骄傲!”
不考上她也是全村的骄傲。
叶慕青不考,但她建议别人去考。
在她的建议下,村里读完初高中的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村民,都被她鼓动了,在村里掀起一阵高考潮。
村里人的打招呼方式从“吃了吗”变成“你家孩子今天看书了吗”,村里出资给备战高考的孩子们配齐了“高考宝典”。
周忠和郭明郭羽当然也想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计划。
他们在乡下种地已经种够了,他们做梦都是想离开这个地方,回到他们熟悉的城里。
心里有了成算,对摆明了不参加高考的四人组,就有了一些不屑一顾。
“这么些年才恢复的高考,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反而去山上刨泥巴,捡了芝麻丢西瓜,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周忠大庭广众之下,又傲气起来,当着村民们的面又开始对其他人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