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早就对朱橞的种种不法行为忍无可忍,如今拿到其谋反的铁证,更是雷霆震怒。”朱迪钠说道,“永乐十五年,朱棣果断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兵直扑长沙。朱橞那点可怜的武装在朝廷大军面前不堪一击,他精心策划的谋反,如同一个巨大的泡沫,瞬间破灭。”
“那位被他找来冒充建文帝的老道,自然也一同落网。所谓的‘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朱迪钠总结道,“最终,朱橞被废为庶人,囚禁至死。其党羽大多被处决。他从一个备受宠爱的亲王,到献门功臣,再到骄横藩王,最终沦为阶下囚,其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而其结局,完全是其膨胀的野心和拙劣的政治手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天幕下,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看着天幕中那个未来骄横跋扈、最终谋反作死的幼子朱橞,胸中的怒火与杀意几乎难以抑制。他惯于防微杜渐,对于这等孽子,按他平日的心性,哪怕尚未出生,其母也难免受牵连。
就在他眼神锐利地扫向郭惠妃所在的方向,几乎要下令处置时,一旁细心察言观色的马皇后,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袖。
“重八,”马皇后低声提醒,语气带着一丝不忍和理智,“天幕上说了,这孩子……是惠妃明年才生下的。或许,就是她现在腹中这一个。”
朱元璋闻言一愣,狂暴的杀意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瞬间泄了大半。他仿佛看到了内宫中那个脸色苍白、下意识护住小腹的郭惠妃。郭惠妃身份特殊,是其恩公郭子兴之女,这份香火情他一直记着。再者,冷静下来一想,天幕所述朱橞之乱,看似闹得荒唐,但确实并未真正动摇国本,很快就被扑灭。为了一个尚未出生、未来也确实没掀起太大风浪的孩子,严惩其母,似乎……有些过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带着一丝无奈和固有的强势,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罢了!既是未来之事,尚未发生。以后……以后对此子严加管教便是!”
朱元璋这话,看似轻轻放过,却让跪在下方官员队列中的茹瑺(此时尚是年轻官员)浑身一颤,内心一片冰凉。他未来可是被这个“严加管教”出来的谷王随意杀害了啊!就因为没去拜谒?皇帝一句“严加管教”就完了?那自己的命算什么?一股巨大的委屈和寒意笼罩了他,却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中呐喊:“要是……要是能改变这一切该多好……”
就在洪武十一年的人们因朱元璋的决定而心思各异,或庆幸,或悲愤,或无奈之时,天幕上关于“十八子,主神器”这个谶语的讨论,却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彻底炸开了锅。
Id名为【西夏铁鹞子】的网友率先抛出一个惊人观点:“兄弟们,我突然发现,‘十八子,主神器’这预言没错啊!而且应验了!只不过应的不是朱橞那个水货,而是另一个‘李小孩’!想想看,大明江山最后是谁终结的?不就是李自成嘛!‘自成’,这名字不就是‘自己成功’的意思?‘十八子’合起来是‘李’,‘主神器’就是掌天下,这分明就是指的李自成啊!”
这个解读角度清奇,却又莫名地契合了明朝灭亡的历史,立刻引来大量附和。
【爱吃堡宗土包子】的网友紧跟其后,发出感慨:“唉,可惜了李善长!老朱皇帝当年最担心、最防备的‘李’姓功臣就是他了,生怕应了谶语,结果费尽心机把李善长一家都给……嘿,谁能想到,最终那‘十八子’跟李善长半文钱关系都没有!人家是党项人,是西夏开国皇帝李继迁的后代!这找谁说理去?”
“李继迁!”这个名字再次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朱元璋的心上。结合刚刚那个“十八子,主神器”的亡国预言,朱元璋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原来真正的威胁在这里!不在朝堂,而在边陲!
他之前已经密令陕西都司秘密搜捕、清除可能存在的李继迁后裔,但此刻,他只觉得进度太慢!效率太低!
“可恶!”朱元璋心中暗骂,拳头不由自主地攥紧,指节发白。他恨不得立刻飞鸽传书,八百里加急,催促前线人马,哪怕掘地三尺,也要将任何可能与“李继迁”三个字沾边的人统统控制起来,将任何可能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他只恨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太过落后,消息传递缓慢,让他无法第一时间掌握陕西的进展,这种对未知的焦灼和对潜在威胁的恐惧,远比面对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更加让他坐立难安。
天空中的幕布依旧闪烁,网友们的调侃和考证还在继续,但朱元璋的心思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西北边陲,那“十八子”的谶语和“李继迁”的名字,如同两道诅咒,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