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北平的军队姓什么?(1 / 2)

天幕上,朱迪钠根本未察觉自己先前关于姚广孝的言论在洪武十一年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仍然顺着“靖难”的话题继续深入,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

“各位网友,我们之前讨论了朱棣起兵前的准备,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在朱棣为了麻痹朝廷,被迫‘装疯’的那段时期,他是否在暗中联络北平周围的军队呢?”朱迪钠抛出问题,引导着讨论。

网友们立刻分成了两派:

【网友“谨慎派”认为:装疯时期应该是最危险的阶段,朝廷肯定盯得极紧,朱棣自身难保,怎么敢在这种时候冒险去联络军队?一旦被发现,就是立刻被擒杀的下场,他没那么傻。】

【网友“行动派”反驳:越是危险越要布局!不提前打好招呼,难道等起兵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肯定有秘密渠道在运作!】

两派争论不休,似乎都有道理。这争论让天幕下的朱元璋竖起了耳朵,他也很想知道,未来的老四在那种绝境下,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然而,接下来的网友发言,方向却陡然偏转,爆出了更惊人的观点。

【网友“军队归属论”发言:我觉得你们争论这个根本没意义!朱棣根本不需要特意去联络!知道北平周围的军队从谁开始经营的吗?是徐达徐大将军!这支军队从根子上就‘姓徐’!朱元璋把徐妙云指婚给朱棣,与其说是给儿子找了个王妃,不如说是……把朱棣‘入赘’给了徐家!有徐妙云在,有徐家在军中的旧部关系网在,北平的军队天然就是站在朱棣这边的!】

“入赘”?!

这两个字如同两块巨石,狠狠砸进了洪武十一年的时空!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一生强势,最重权威,将儿子“入赘”这种说法,简直是对他皇权、父权的最大侮辱!但……这番话却像一根毒刺,精准地扎进了他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他当初将徐达长女指婚给朱棣,确实有借助徐达在北方军中影响力的考量,是为了稳固北疆。可被后人如此直白、甚至带有羞辱性地解读出来,让他怒火中烧的同时,也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燕王府内,朱棣听到“入赘”二字,羞愤得几乎要吐血!这是对他男性尊严和亲王身份的极度蔑视!他猛地看向身旁的徐妙云,徐妙云也是脸色惨白,连连摇头,眼中满是惊恐和委屈。

而此刻,最难受的莫过于魏国公徐达。他在奉天殿中如坐针毡,听着天幕上那诛心之论,只觉得浑身冰凉,万念俱灰。应天府内关于“处死朱棣,改立徐妙云为太子妃”的流言他已经知晓,如今又加上这“北平军队姓徐”、“朱棣入赘”的骇人说法……这简直是把徐家放在火上烤!他深知朱元璋的猜忌之心,这些言论叠加起来,徐家已是危如累卵。

徐达甚至产生了一个绝望的念头:或许……现在死了反而干净。至少能保住女儿和外孙的平安,也不用亲眼目睹未来那些自己女儿到底嫁给谁、身不由己的“糟心事情”。他疲惫地闭上眼睛,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又有网友的发言,看似在分析建文失败的原因,实则又往朱棣的“合理性”上添了一把火。

【网友“建文团队吐槽员”发言:其实我觉得朱棣根本不用费心联络。你们看看建文朝廷派到北平的都是些什么人?张昺、谢贵、张信……】

【网友“人事分析帝”接话:没错!这些人......张昺是工部侍郎,谢贵是河南卫指挥佥事调任的,张信从其父亲开始就是驻守贵州的世袭军官,他们要么是长期在中央、不通地方政务和军情的文官,要么就是来自其他防区、在北平毫无根基和威望的武将。指望他们去掌控徐达、朱棣“父子”两代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的北平军政大权?简直是开玩笑!】

【网友“关键一击”指出:最讽刺的是,就连被建文秘密任命去逮捕朱棣的张信,都在最后关头反水,提前向朱棣告密表忠心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建文朝廷用人失察,不得人心!他派去的人要么威信不足无法有效掌控局面,要么连他自己的任命的人都对他缺乏信心!这样的对手,朱棣想不赢都难啊!建文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这番分析,将建文朝廷的颟顸无能、用人不当暴露无遗。听在天幕下的朱元璋耳中,更是刺耳无比。他苦心建立的制度,精心选拔的官员(在他想象中),到了他孙子手里,竟然如此不堪?而老四,似乎只是顺应了“时势”,甚至是被建文朝廷的愚蠢一步步“逼”上了成功之路?

这让他对朱棣的杀心,在极致的愤怒中,反而掺杂进了一丝极其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是该恨这个“逆子”,还是该恨那个“蠢孙”?或者,该恨那无形中操控着这一切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