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百事忙
腊月二十三,祭灶。北静王府的年味儿,随着糖瓜的甜香和扫尘的动静,一天浓过一天。府内府外,上至主子,下至粗役,无不卷入这岁末特有的忙碌与喧嚣之中。每一处的角落,都上演着琐碎而真实的悲欢喜乐剧。
归朴堂:统筹全局,恩威并施
归朴堂内,林黛玉这几日愈发忙碌。炕桌上摊开着厚厚的账册、礼单。年下的赏赐、各府的节礼往来、府中仆役的双份月钱和新衣发放、祭祖的筹备……千头万绪,都需她过目定夺。
紫鹃和雪雁带着几个大丫鬟,忙着将内务府新赏的 大红洒金宣纸裁成写春联的条幅,又将一盒盒新制的金银锞子、精巧的荷包分装好,以备打赏。黛玉则仔细核对着礼单:送往宫中的、各王府的、交好大臣的,每一样都需合乎礼制,体现王府的体面与亲疏远近。
“娘娘,”柳嫂子躬身禀报,“府中上下仆役共三百七十六人,冬衣已按例发放完毕。这是各房管事呈上来的有功需额外赏赐的名单,请您过目。”
黛玉接过名单,细细看去,上面列着诸如“大厨房李富贵,操持年节筵席辛苦”、“针线房春纤,绣制王妃礼服有功”、“门房赵四,年内拦截宵小三次”等事迹。她提笔,在几个名字旁添了“加赏尺头一块”或“赏银锞子一对”的批注。恩威并施,方能让人尽心效力。
水溶下朝回来,见黛玉忙碌,便会坐在一旁,或看公文,或逗弄世子水涵,偶尔抬眼看看她认真的侧脸,眼中带着欣赏与暖意。他虽不多言,但这份无声的陪伴,便是最大的支持。
大厨房:烟火鼎沸,李富贵的“战场”
大厨房是年下最热闹的地方,简直成了李富贵的“战场”。几十口大灶同时生火,蒸、煮、煎、炸、烤,雾气蒸腾,香气扑鼻。李富贵光着膀子,系着那条油渍麻花的围裙,声如洪钟,指挥若定:
“高汤!吊了三天三夜的老汤火候到了没有?”
“酱肘子!红烧肉!赶紧上色入味!”
“炸丸子、炸带鱼的油温控制好!别老了,李富贵的菜名从不按常理出牌。黑板上粉笔字歪歪扭扭,却总能让人看直了眼:第一道春盘碧烟,原是凉拌香椿苗,嫩芽顶着紫红斑纹,卧在青瓷盘里像拢着团晨雾;第二道金汤映霞暖,砂锅里浮着整颗的红枣与枸杞,土鸡汤熬得澄亮,油花聚成细碎的金箔;压轴的龙门夺翠珠最是唬人,实则是红烧鲤鱼,鱼眼凸瞪着,尾鳍翘得老高,汤汁里沉着几粒亮晶晶的花椒,倒真有几分的野趣。
“面案上的!馒头、花卷、豆包,赶紧上笼蒸!误了时辰,仔细你们的皮!”
喜鹊和几个小帮厨跑前跑后,递盘子、传话、尝咸淡,忙得脚不沾地。喜鹊偷偷捏了块刚出锅的炸酥肉塞嘴里,烫得直抽气,被李富贵看见,笑骂一句:“馋嘴的丫头!活干不完,没你的份儿!” 厨房里虽忙乱,却充满了年节特有的热火朝天。
针线房:飞针走线,赶制新衣
针线房里也是灯火通明。柳嫂子督促着绣娘们赶制主子们过年穿的新衣,以及赏赐下人的荷包、帕子。春纤负责王妃一件大红遍地织金缠枝牡丹纹的吉服,针脚细密,华贵非常。秋纹等人则忙着绣制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的荷包。空气中弥漫着丝线的清香和淡淡的焦急。柳嫂子不时提醒:“仔细着点!过年见客的衣裳,不能有半点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