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内景拍摄进入收尾阶段的清晨,北斗总部宣发中心的大屏被《阿凡达2》的首款预告片霸占。潘多拉星球的荧光丛林在4K分辨率下纤毫毕现,悬浮山脉的特效镜头搭配汉斯·季默的配乐,让整个办公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公关总监林姐将一份媒体通稿拍在桌上,标题刺眼——《〈阿凡达2〉特效封神,〈流浪地球2〉恐成陪衬》。
“二十世纪福克斯刚刚召开全球发布会,卡梅隆导演亲自站台,强调‘用十年打磨的顶级特效,重新定义科幻电影’。”林姐的声音带着焦虑,“现在微博热搜前五位占了三个:#阿凡达2预告片破亿# #中国科幻螳臂当车# #卡梅隆十年磨一剑#。院线那边已经传来消息,想把我们的春节档排片占比压到25%,给《阿凡达2》留出40%的黄金场次。”
张承衡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排队进入故宫“科幻与传统”展的人流,手里把玩着一枚“双雄纪念章”。“急什么。”他转身将纪念章放在会议桌上,行星发动机与阿波罗登月舱的纹路在晨光中发亮,“卡梅隆的优势是特效工业的积淀,但他的软肋也在这里——观众看了十年前的《阿凡达》,现在对纯特效的新鲜感已经下降了。我们的破局点,不是跟他比特效,是跟他比‘人味儿’。”
郭帆导演突然拍桌:“我早有准备!”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段未公开的素材——镜头里,道具组的工程师正用激光测距仪校准太空舱的仪表盘,舱内的每一个按钮都对应真实的航天参数,“我们拍摄用的太空舱是1:1实景搭建的,光内部线路就铺了1200米,比《阿凡达》的绿幕棚拍更有质感。不如我们做一部幕后纪录片,就叫《中国科幻的硬核匠心》。”
张承衡眼中一亮:“就这么办。纪录片分三集,第一集拍实景搭建,突出‘工程师精神’;第二集拍演员训练,刘诗诗的失重训练、霉霉的科研术语学习,体现‘角色敬畏’;第三集拍文化融合,故宫文创的联名设计、青训基地的科幻足球课,展现‘中国科幻的根’。现在就联系天权视频,今天下午全平台上线第一集。”
消息传到片场时,刘诗诗正在拍摄周倩操作发动机控制台的戏份。她穿着沾满“机油”的工程师制服,手指在布满按钮的面板上翻飞,每一个操作动作都精准对应屏幕上的数据流——为了这场戏,她特意去航天院所跟工程师学习了一周。得知要拍纪录片,她笑着说:“正好把我跟王工学的‘盲操作’技巧拍进去,让观众看看中国工程师的真功夫。”
霉霉刚结束主题曲的最终混音,抱着吉他跑到拍摄现场:“我有个主意!纪录片里可以加一段我和诗诗的即兴弹唱,就用《星际守护》的旋律,歌词改成讲工程师故事的版本。比如‘仪表盘的光,是守护的窗’,这样既有音乐性又有故事感。”她掏出手机播放deo,轻快的旋律里混着发动机运转的背景音,意外地和谐。
下午三点,《中国科幻的硬核匠心》第一集准时上线。开篇没有炫目的特效,而是聚焦道具组老周的双手——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正用精密仪器打磨太空舱的合金零件。镜头跟着老周走进道具车间,1:1还原的月球发动机模型占据了半个厂房,管道上的每一个焊点都经过航天专家的审核,舱内的座椅纹路与神舟飞船保持一致。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用绿幕抠图省事。”老周对着镜头,举起一个巴掌大的发动机零件,“这零件是我们用钛合金3D打印的,上面刻着的‘中国制造’四个字,放大10倍都清晰可见。电影里周倩抚摸零件的镜头,摸到的是真东西,她的情感才能传达到观众心里。”这段采访刚播出,#中国科幻的工匠精神# 词条就冲上了热搜。
纪录片上线两小时,播放量突破5000万。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博转发评论:“太空舱的液压系统设计符合真实航天标准,为中国科幻的严谨点赞!”青岛青训基地的孩子们也发来视频,李佳琪举着自己画的太空舱草图:“老周叔叔做的模型比我的画还酷!我们也要学科学,以后做真的月球发动机!”
就在纪录片热度攀升时,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发总监在采访中放话:“特效是科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实景搭建不过是哗众取宠。《阿凡达2》的潘多拉星球有1200种虚构植物,每一种都有完整的生态逻辑,这才是工业化的标杆。”这番话立刻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开始质疑:“难道实景不如特效高级?”
张承衡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让刘诗诗和霉霉拍摄了一条15秒的短视频。镜头里,两人穿着戏服坐在太空舱里,刘诗诗拿着一个磨损的笔记本:“这是周倩父亲的工作手册,道具组在里面写满了真实的发动机维修记录。”霉霉接过手册,翻到某一页:“我演的艾拉在这里画了个小太阳,因为她知道周倩父亲牺牲在太阳风暴中。”两人对视一笑,同声说:“中国科幻不只有特效,还有人情温度。”
这条短视频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24小时内播放量破3亿。评论区里,有网友晒出自己爷爷的工程师手册:“我爷爷是修火车的,手册上也有这样的划痕和笔记,看哭了”;还有海外网友留言:“原来科幻电影可以不只是打打杀杀,这种情感共鸣不分国界”。故宫文创趁机上线“工程师手账本”联名款,复刻了周倩父亲的手册设计,半小时内售罄。
宣发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独家采访中。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流浪地球2》的宣发时,卡梅隆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一丝傲慢:“我很期待中国同行的作品,毕竟能把‘家庭’主题放进科幻电影的尝试值得鼓励。但电影工业的核心是技术,希望他们不要把‘情怀’当成特效不足的借口。”更耐人寻味的是,有媒体爆出,二十世纪福克斯正通过母公司迪士尼施压院线,要求将《流浪地球2》的档期从春节档延后,与《阿凡达2》错开。
当天下午,北斗文娱官方微博发布了张承衡的回应视频。他站在1:1的太空舱里,身后是正在调试设备的特效团队:“首先感谢卡梅隆导演的‘期待’,但我想纠正一个误区——《流浪地球2》的特效投入占总预算的40%,工业光魔的技术团队全程参与,月球发动机爆炸的镜头做了187版才定稿。我们从不否定技术的重要性,但更相信‘技术为故事服务’。”
他拿起身边的“双雄纪念章”,镜头给到特写:“这枚纪念章的背面刻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中国科幻的内核。至于档期,我们已经收到全国20家院线的联名支持函,春节档排片占比锁定35%。我期待的是公平竞争,不是靠垄断档期赢市场。如果卡梅隆导演愿意,我们可以在首映后办一场技术交流会,一起聊聊科幻电影的未来。”
这段“硬核回怼”视频迅速发酵,#张承衡回应卡梅隆# 话题阅读量破10亿。连派拉蒙的CEO布莱恩·罗宾斯都转发点赞:“这才是健康的行业竞争,期待两部电影都能创造佳绩。”更意外的是,好莱坞知名导演诺兰留言:“实景搭建的质感永远无法被特效替代,为《流浪地球2》的坚持鼓掌。”
宣发战进入白热化时,张承璇带着玉衡经纪的团队悄然展开行动。她先是联系了全国300家IMAX影院,推出“科幻双片联映”预售活动——购买《流浪地球2》IMAX票的观众,可获得《阿凡达2》的折扣券,反之亦然。这一招既化解了院线的排片压力,又营造了“良性竞争”的氛围,被媒体称为“高情商破局”。
同时,她联合故宫文创举办“科幻之夜”主题展,将《流浪地球2》的太空舱模型搬进故宫午门。开展当天,刘诗诗和霉霉穿着改良版的工程师汉服亮相,两人现场演绎了“周倩与艾拉”的台词片段,中文与英文的对话在红墙黄瓦间回荡,引发全场掌声。展览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个互动装置——观众可以通过VR技术,在故宫的屋顶“驾驶”月球发动机,体验“传统与科幻的碰撞”。
青岛青训基地也成了宣发的意外阵地。李明教练组织孩子们拍摄了“科幻足球”短视频:小球员们穿着印有行星发动机图案的球衣,在“太空足球场”的模拟失重环境下踢球,李佳琪一脚“月球射门”后,镜头切换到她拿着《流浪地球2》电影票的画面:“踢好足球,看好科幻,都是我们的梦想!”这段视频被张承衡转发后,#中国足球与中国科幻共成长# 话题登上热搜,周宇、吴磊等留洋球员也纷纷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