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开局90天赚十亿 > 第18章 抄底收官:估值暴涨与新赛道启幕

第18章 抄底收官:估值暴涨与新赛道启幕(1 / 2)

2003 年冬末的北京,寒风已带着几分暖意。星辰投资的办公场地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映得满室明亮。张承衡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指尖划过一份厚厚的《互联网投资组合价值评估报告》,每一组数据都在诉说着这场历时一年半的抄底之旅,已然迎来丰收时刻。

他没有急着翻看结论,而是先给自己泡了杯热茶 —— 从 2002 年 7 月星辰投资成立,带着 416 万启动资金闯入互联网蓝海,到如今 2004 年初,一年半的时间里,每一步决策都如履薄冰,却又步步踩在时代的脉搏上。这份成绩单,是对他 “精准分析”“数据驱动” 的最好回馈,更是他隐藏重生秘密、用专业伪装先知的底气。

一、收益核算:抄底周期的财富答卷

张承衡翻开报告第一页,核心数据清晰罗列,每一个数字都经过团队反复核验,真实且有分量:

(一)核心标的股权估值

腾讯:2002 年以 200 万获得 4% 股权,历经 QQ 秀爆发、游戏生态初建、Q 币支付闭环成型,叠加非典期间用户激增,当前估值已从 5 亿飙升至 25 亿。4% 股权对应估值 1 亿,较初始投资增值 50 倍;

京东:2002 年 100 万获 10% 股权,2003 年追加 150 万(50 万应急、100 万物流),股权稀释至 12%(含增资扩股),京东线上营收从 0 突破至 1.2 亿,估值从 1000 万跃升至 1.8 亿,12% 股权对应估值 2160 万,增值 14.4 倍;

百度:2002 年 15 万获 0.01875% 股权,搜索用户破 2000 万,竞价排名盈利模式成熟,估值从 8 亿涨至 30 亿,对应股权估值 56.25 万,增值 3.75 倍;

物流公司(速达配送):2002 年 30 万获 10% 股权,依托京东订单爆发,营收破 3000 万,实现稳定盈利,估值从 300 万升至 3000 万,对应股权估值 300 万,增值 10 倍。

(二)现金与系统返现

公司账户现金余额:1286.45 万(含各标的分红、部分小额股权变现、未投出的应急资金);

系统累计返现:48.3 万(体育板块 28.452 万 + 互联网股权投资 19.848 万);

总财富体量(股权估值 + 现金 + 返现):1 亿 + 2160 万 + 56.25 万 + 300 万 + 1286.45 万 + 48.3 万≈1.385 亿。

看着 “1.385 亿” 这个数字,张承衡端起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平静。这不是凭空而来的财富,而是他用 “用户增长模型”“盈利模式推演”“行业趋势判断” 包装重生记忆,一步一个脚印赚来的 —— 对外,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天赋异禀的投资奇才,能从纷繁数据中嗅到商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 “天赋”,是来自未来的馈赠,更是他小心翼翼隐藏秘密、用专业能力搭建的保护壳。

“张总,腾讯那边传来消息,马总希望近期和你见一面,聊聊上市前的股权调整事宜。” 小王敲门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据说他们已经启动赴港上市筹备,预计 2004 年 6 月挂牌,投行给出的估值区间是 30-35 亿!”

张承衡点点头,将报告合上:“知道了,安排在下周吧。告诉马总,我这边对上市后的长期发展,还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想当面交流。”

他心里清楚,腾讯上市后,股权价值还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他不会轻易减持 —— 互联网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长期持有核心标的,比短期套现更有价值。这不是先知,而是基于 “优质资产长期增值” 的基本投资逻辑。

二、核心对话:与巨头共话未来

(一)腾讯:上市前夜的战略叮嘱

一周后,张承衡如约来到腾讯深圳总部。此时的腾讯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创业公司,办公区气派明亮,员工脸上洋溢着即将上市的喜悦。马总亲自在门口迎接,握着他的手笑道:“张总,你可是我们的贵人,当初要是没你的建议,腾讯可能还在摸索盈利方向。”

“马总过奖了,是腾讯的团队执行力强,我只是提了点基于数据的浅见。” 张承衡谦虚回应,语气真诚不做作。

会议室里,投行团队正在做上市前的最后推演,看到张承衡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 这位年轻的投资人,以精准的判断力和 “不干预运营、只提供价值建议” 的风格,在腾讯内部赢得了极高的尊重。

“张总,你对我们上市后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马总直奔主题,他知道张承衡的 “数据分析” 往往能击中要害。

张承衡打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说道:“第一,上市募资后,重点投入移动端布局。现在 PC 端是主力,但未来手机互联网会是更大的市场,建议提前组建移动端团队,研发手机 QQ,抢占入口;”

“第二,游戏生态要深化。除了休闲游戏,可布局大型网游,比如 MM(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同时加大海外市场拓展,把 QQ 的社交优势和游戏结合,打造全球化 IP;”

“第三,支付体系不能停留在 Q 币。要对接银行,推出更规范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未来电商、生活服务都会用到,这是构建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

每一条建议,都基于当下的行业数据 —— 移动端用户增速、网游市场规模、第三方支付政策导向,找不到任何 “未卜先知” 的痕迹,却又精准指向腾讯未来的核心赛道。

马总听得频频点头,让助理详细记录:“张总的建议,句句说到点子上。上市后,我们会把这三条作为战略重点,到时候还需要张总多帮我们把关。”

张承衡笑着回应:“我对腾讯有信心,也会长期持有股权,和腾讯共成长。” 他知道,腾讯上市后股价会一路走高,但他不会说破,只以 “长期看好” 的投资态度应对 —— 这是最安全,也最符合 “专业投资人” 身份的表达。

(二)京东:物流为王的生态布局

离开深圳,张承衡直奔北京,刘启东早已在京东新落成的办公区等候。此时的京东,线上营收占比已达 90%,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核心仓投入使用,生鲜前置仓模式在京城初见成效,彻底摆脱了对线下柜台的依赖。

“承衡,你可来了!” 刘启东拉着他参观物流仓,看着自动化分拣设备运转,脸上满是自豪,“现在我们的‘当日达’‘次日达’,在京城电商里独一份,用户复购率高达 70%!”

“刘哥,这只是开始。” 张承衡边走边说,“物流是京东的核心壁垒,但还需要优化。第一,建立‘仓配一体化’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建仓,缩短配送距离;第二,投入研发,优化订单分配算法,提高配送效率;第三,推出‘京东物流’品牌,向第三方商家开放服务,增加营收来源。”

刘启东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建仓、研发都需要大笔资金,上市的事,你觉得什么时候合适?”

“再等两年。” 张承衡语气肯定,“现在京东的营收规模、盈利稳定性还不够,等全品类布局成型、物流网络覆盖全国、用户破千万,再启动上市,能拿到更高的估值。这两年,我们可以先引入战略投资,比如腾讯 —— 他们有流量,我们有物流和供应链,合作能实现双赢。”

这个建议,既基于京东当前的运营数据,也考虑了腾讯的生态需求,完全是 “基于商业逻辑的共赢判断”,刘启东立刻拍板:“行,听你的!腾讯那边,还得你帮着牵线。”

张承衡点点头,心里清楚,京东和腾讯的合作,将是互联网生态协同的经典案例,但他不会提前说结果,只以 “资源对接” 的方式推动 —— 这是隐藏秘密的最好方式,也是一个专业投资人该做的事。

三、自我规划:立足当下,布局未来

回到星辰投资,张承衡召集团队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战略规划会。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行业数据、公司现状、未来方向,他站在白板前,开始阐述自己对星辰投资未来三年的规划 —— 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 “数据分析” 和公司实际能力的理性判断。

(一)巩固现有投资:长期持有,深度赋能

“我们的核心资产,是腾讯、京东、百度、速达配送的股权,未来三年,原则上不减持。” 张承衡的声音沉稳有力,“投后赋能要从‘战略建议’转向‘资源落地’:

推动腾讯与京东的深度合作,实现流量、物流、供应链的协同;

帮助速达配送对接更多电商客户,从‘京东专属物流’成长为‘综合电商物流服务商’;

跟踪百度的搜索技术迭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团队成员纷纷记录,老陈举手提问:“张总,不减持的话,公司的现金流会不会紧张?”

“不会。” 张承衡打开财务报表,“腾讯、京东每年的分红,加上速达配送的盈利分成,足够覆盖公司运营成本和团队薪酬。我们预留的现金,只用于核心标的的追加投资和应急,不做零散布局。”

这是他的底气 —— 核心标的都是优质资产,既有成长空间,又有现金流回报,长期持有是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