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七零军工首席夫人 > 第123章 地脉苏醒?守墓之惑

第123章 地脉苏醒?守墓之惑(1 / 2)

凌薇从那股浩瀚温和的地脉意识流中缓缓回归时,指尖还残留着类似温泉水的温润触感 —— 那是地脉能量流经意识时留下的余温。她瘫坐在地底共鸣室的合金地板上,后背抵着微凉的舱壁,额前的碎发被冷汗浸湿,贴在皮肤上。刚才的神游虽仅持续了三分钟,却像耗尽了她全身的力气,连呼吸都带着淡淡的泥土腥气(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地脉网络中蕴藏的远古土壤气息,顺着意识连接渗透到了她的感官中)。

她抬手摸向胸口的星辉石,晶石表面那层灰白色的霜几乎完全消散,核心的光点如同初生的星辰,在掌心明灭闪烁,监护手环上的绿色数字跳动着【能量水平:15.3%】—— 这是自 “灯塔” 计划后,星辉能量首次突破 15% 的阈值。更让她心悸的是,脑海中那股 “守墓人” 警告带来的彻骨寒意,竟被地脉意识流冲刷掉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 “被包裹” 的安全感,仿佛置身于亿万年前孕育生命的原始海洋,周围都是温柔流动的能量。

她猛地攥紧星辉石,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脑海中炸开:这分布式网络绝非简单的记录仪,而是地球这个庞大生命体的神经网络!那些散落在全球的石碑,就是神经网络的 “突触节点”,它们持续监测着板块运动、洋流循环、大气成分,甚至微调着地球自转的微小偏差,其存在的历史,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还要早数十亿年。而星辉能量,因其频率与地脉波动完美契合,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恰好能打开这扇尘封亿万年的 “沟通之门”。

一个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她眼前展开:人类文明或许无需像蝼蚁般躲避 “守墓人” 的审判,而是可以牵着 “星球母亲” 的手,共同面对威胁。通过地脉网络,向 “守墓人” 展示一个并非 “偏离设计” 的混乱文明,而是与星球意识深度绑定、遵循自然韵律的健康共生体—— 就像珊瑚与藻类,彼此滋养,共同繁荣。

但这个设想的实现,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还要艰难。她刚才的触碰,不过是轻轻碰了碰这头 “古老巨兽” 的一根胡须,要建立稳定连接,需要更强的星辉能量(至少达到 30%),更需要破解地脉网络的 “语言逻辑”—— 那些流动的能量波动,究竟如何转化为 “健康状态” 的数据?

凌薇立刻带着满身的泥土腥气,冲进基地的核心指挥室。当她将 “地脉网络是星球神经网络”“星辉能量是沟通钥匙” 的猜想和盘托出时,王副主任手中的咖啡杯 “哐当” 一声砸在桌面上,褐色的液体溅在文件上,晕开一片深色的印记。“基石计划” 的调整指令在两小时内传遍全球:从 “全面压抑意识活跃度”,转向有引导的、与地脉网络和谐共鸣的低耗发展模式。

全球各地的变化悄然发生:亚马逊雨林边缘,原本计划砍伐的伐木工人,拿起了生态监测仪,记录着每棵树木的生长数据;挪威的峡湾旁,新建的风力发电机调整了叶片角度,使其旋转频率与地脉波动保持一致(经测算,这种调整能让发电效率提升 12%,同时减少对地质结构的微小震动);日本的樱花树下,不再有喧闹的赏樱人群,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冥想者,他们按照基地发布的 “简易地脉连接指南”,将手掌贴在地面,感受着土壤下微弱的能量流动。

最显着的变化在农业领域。中国的东北平原上,农民们不再使用化学肥料,而是根据地脉网络反馈的 “土壤能量分布图”,精准种植耐低温的大豆品种;荷兰的温室里,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植物的生长节律,将数据上传至全球地脉数据库,用于优化灌溉频率 ——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却让全球的粮食产量在三个月内提升了 8%,更重要的是,人类与自然的 “摩擦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顾廷铮无意识画出的复杂几何图案,被送到了基地的超级计算机中心。这座位于地下 500 米的机房,墙壁由防辐射的铅合金打造,数千台服务器发出低沉的 “嗡嗡” 声,散热系统将温度稳定在 18c(这个温度是服务器运行的最佳状态)。当图案被最高精度扫描输入后,计算机开始与全球已知的符号体系进行比对:星辉文明的螺旋符号、喀尔拉克的三角图腾、“守望者” 飞船的二进制编码…… 结果显示,匹配度均为 0%。

“这简直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符号!” 负责解析的数学家李教授,指着屏幕上的图案,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图案的中心是一个完美的圆形,代表地球;圆形周围环绕着七个等边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都连接着一条极细的曲线,曲线末端是一个微型的五角星 —— 整个图案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每一笔的角度、长度都精准到毫米级,充满了纯粹数学的美感,仿佛用圆规和直尺精心绘制的 “宇宙基本法则示意图”。

更令人震惊的实验发生在凌薇的实验室。当她用星辉能量模拟图案的能量流动时,原本需要消耗 20% 能量才能维持的能量场,此刻仅用 8% 就能稳定运转,且能量损耗率从 15% 骤降至 2.3%—— 星辉石表面的光点变得异常明亮,甚至在空气中投射出淡淡的光影,仿佛图案本身就是为星辉能量量身打造的 “最优传输通道”。

医疗团队的发现则更具突破性。他们将图案转化为特定频率的声波(频率为 53.2 赫兹,恰好与人类深层脑波频率接近),在顾廷铮的病房播放。起初,顾廷铮的脑波依旧混乱,但半小时后,代表焦虑的 β 波逐渐减弱,代表平静的 a 波开始增强;原本每天会出现 3-4 次的冰冷低语,在播放声波的三天里,仅出现了 1 次,且持续时间从 10 分钟缩短到了 2 分钟。护士在记录中写道:“他的眉头不再紧绷,手指也不再频繁蜷缩,甚至在声波播放到第 45 分钟时,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像是做了个好梦。”

这个图案的来源成了最大的谜团。是顾廷铮在意识与污染力量对抗时,潜意识迸发的 “自救代码”?是星辉传承中被遗忘的 “能量密钥”?还是他作为连接 “更高存在” 的 “活体天线”,偶然接收到的 “宇宙馈赠”?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它的出现,无疑为人类对抗 “收割者” 的意识攻击,点亮了一盏明灯。

奥尔特云边缘的黑暗中,“守墓人” 所在的空域依旧沉默,却暗流涌动。部署在那里的 “深空之眼” 探测器,捕捉到了更频繁的物理常数异常:光速在该空域的传播速度,比宇宙平均水平慢了 0.00012%;引力常数则在每小时内波动 3 次,幅度是之前的 2 倍。探测器传回的图像中,那片空域的颜色从深黑色变成了淡淡的灰紫色,仿佛有某种能量正在内部积聚、碰撞 ——“守望者” 飞船的分析报告给出了惊人的推测:

【推测:‘守墓人’系统检测到‘摇篮’原生监测网络(地脉网络)异常激活,并接收到其发送的‘文明健康状态’数据。】

【冲突分析:该数据与‘守墓人’数据库中‘实验场偏离设计’的判定标准存在根本性矛盾(矛盾系数:0.98)。】

【逻辑状态:执行‘清理指令’将与‘信任原生监测网络数据’产生悖论,系统陷入死循环(循环次数:已超过 10^6 次)。】

【当前结论:清理指令暂时搁置,系统进入‘矛盾处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