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轮渡上的逆流人生 > 第19章 雨伞的教诲(下)

第19章 雨伞的教诲(下)(2 / 2)

孔老师也没有推辞,微笑着跟着我们进了屋。屋里十分简陋,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旧木桌,用几块石头垫着才勉强放平,周围摆着几把高矮不一的椅子,像是几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凑在一起。母亲赶紧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去年走亲戚时剩下的粗茶,她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小撮放进碗里,用开水冲了,然后端到孔老师面前。

“孔老师,家里没什么好茶,您将就着喝。”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手在围裙上反复擦着,仿佛要把所有的局促都擦掉。

孔老师笑着接过茶碗,碗沿有个小豁口,像是岁月不小心留下的伤痕,但他却毫不在意,轻轻抿了一口。那茶很苦,带着股涩味,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但很快又舒展开来,笑着说:“挺好的,有股子劲儿。”

他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本旧书,书皮已经泛黄,边角卷成了波浪形,像是被时光的浪潮轻轻抚摸过。他小心翼翼地把书递给我说:“孩子,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好好读一读,相信你会从中找到力量的。”

我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像是摸到了树皮的纹路,那是一种质朴而真实的感觉。只见书的扉页上有一些褐色的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又像是被雨水浸泡过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本书曾经经历过的故事。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第一眼就看到了保尔在火车站扛木材的插图:他穿着单薄的衬衫,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正弯腰扛着一根粗大的原木,脸上满是坚毅的神情,即使在寒风中,也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头。那不屈的身姿,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动人故事。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说话。她没读过多少书,却认得封面上的字,看到孔老师手中的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神情,那神情仿佛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她知道,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读物,更是一份希望的寄托,是引领我走向未来的明灯。

夜深了,窗外的虫鸣渐渐响了起来,像是在演奏一首夜的交响曲。偶尔有几滴残留的雨水从房檐滴落,打在院中的铁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夜的音符在跳动。屋里开着一盏日光灯,光线虽然不是太明亮,有些昏暗,但却将我们几个人的影子投在了墙角的搪瓷杯上——那是父亲年轻时在单位得的奖,杯身上印着的“奖”字已经有些模糊,像是被岁月的尘埃轻轻掩盖。那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在黑暗中摇曳着,却始终不肯熄灭,像是一团燃烧在心底的火焰。

孔老师坐在那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认真地给我讲解着书中的内容。他讲到保尔在战场上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讲到他在病床上坚持写作,用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自己的理想;讲到他即使失明也没有放弃理想,依然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的方向。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我心灵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我听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跟着保尔一起,在风雪交加的铁路工地上奋力奋斗,一起在监狱里坚守信仰,一起为了理想而燃烧生命。

母亲坐在一旁,手里纳着鞋底,线绳穿过布面的声音与老师的话语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和谐的乐章。她偶尔会插上一句话:“人活着,不就是要争口气吗?”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孔老师看了看窗外,天边的月亮被云遮住了,夜色更浓了,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笼罩。他说:“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我和母亲连忙起身,送孔老师出门。他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灭资街道上,要走一些土路。雨已经停了,但路上还是泥泞不堪,像是被调皮的孩子撒了一地的巧克力酱。孔老师撑起那把黑色的雨伞,伞骨在寂静的夜里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像是夜的私语。他走进了月光中,那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他的身影在小城不宽的街道上微微晃动,走得很慢,却很稳,像一株在风中屹立的白杨,坚韧而挺拔。那把雨伞上的“安庆师范1956届”字样,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回到屋里,我再次翻开那本旧书,借着油灯的光,仔细地看着保尔扛木材的插图。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孔老师的话的含义。身体的缺陷并不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就像保尔即使浑身是伤,也能为了信仰而奋斗。只要我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那是一片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天空。

窗外的风,还在轻轻吹着,卷起几片落叶,在院子里打着旋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和希望的故事。而我,也将带着孔老师的教诲,带着那把黑伞的温暖,带着保尔的勇气,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未来。桌上的方格本里,那行“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字,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是在为我指引方向,引领我走向那充满希望的明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