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杨廷筠准备做什么,他们的动作已经落后了。
大年初二,松江府金山卫指挥使陈海来到观海卫。
金山卫、观海卫均在杭州湾中部,两个凸起点联系,也就百里。
虽然是两府、两省,距离真的近。
湾内联络,绕过嵊泗、大衢山、岱山、舟山、六横岛等所有外海基地。
卫时觉要对这地方动手了,才了解情况。
明初的时候,老朱安排海防,把岛民内迁。
大明朝对离岛的认定是:院墙。
离岛有大量宣示归属的石碑,还有石刻的明律。
专门给藩国看的东西,上面的信息告诉藩国使者,你到了哪里,应该去哪里,乱跑乱窜会被海防击杀。
藩国使者来一次,就把这规矩带回去了。
离岛没有官府,渔民出海的时候,偷偷建立房子居住,发生意外,朝廷都不管。
海防官兵一年巡视两次,维护石碑就算完事。
这种管理办法省时省力,极易让朝廷松懈。
海防很快失去朝廷税赋,卫所变为乡镇。
文治大于武治,人口增加,土地开垦增加。
但他们依旧是军户,依旧属于南京中军都督府。
魏国公是海防的人事主官,与英国公对九边的权力一样。
有卫所人事监督权,有将官袭职的考核教育权,没有调动权,没有作战权。
九边卫所,每个卫好歹有一千左右的班军。
而海防卫所,一艘战船都没有。
嘉靖朝倭患肆虐,海防丢大脸了。
驱倭八省联动,重建海防,南边参照天津卫,搞了个特例。
天津水师只负责百里宽的海防,大将水师也只负责江口。
听起来是大笑话,实际这样才对。
若让英国公和魏国公直管海防卫所,武权失衡了,都督府就不是中枢衙门。
所以,南直隶和浙江两省的大员职责,也是参照边镇的变种。
应天巡抚与浙江巡抚,都不受省界限制,互相交换了一部分权力。
应天巡抚监督杭州、湖州、嘉兴府的税赋。
而江南海防大责,归浙江巡抚单独节制。
一人主管税赋文治,一人主管海防外交。
下属的布政司分守道、按察司分巡道,被双重领导,交叉监督。
海防卫所又与南京都督府交叉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