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半月没懂他要做什么,但女人心思都在房事中。
被一撩拨,瞬间媚眼如丝。
卫时觉也没把持住,莫名其妙加了一餐。
圣贤时间,男人会格外清醒。
刚才只是想让这年头的价值观,逼迫祖十三无退路。
脸面确实不重要,兵权谁都想要。
这念头一出,立刻重新捋了一下祖大寿与熊廷弼、王化贞之间的文武关系。
祖半月的出现,是祖氏为了联络京城。
证明祖大寿根本不相信边镇大员,文武毫无信任。
可祖氏作为辽西第一将门,熊廷弼和王化贞也期待祖氏能立功。
现实不允许他们虐待将门,辽西战兵缺口很大,否则京城不会让秦良玉回乡募兵。
边军就是边军,他们只会守城。
步卒打骑军,需要严密的营阵配合,人数没用,一窝蜂只会成为屠戮对象。
皇帝都知道,辽西战兵全部在前线兵堡,熊廷弼除了两千白杆兵,没有任何机动兵力。
当下只有将门能集合精锐的家丁,让辽西快速拥有战力。
双方高度需求,高度互惠,熊廷弼自然默许将门贪墨。
为何祖大寿依旧对熊廷弼缺乏信任?
只有一个解释,文武在共同做事,只有一条退路。
能保熊廷弼和王化贞,不一定能保将门。
结合祖大寿先保家,后保国的行为。
一切就说通了。
前线复杂的行为,其实是个简单的军事行动。
广宁的战线太长,三百多里,二十多个兵堡都得守。
当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前锋推进,缩短战线,才能把战兵集合起来,拥有局部优势。
熊廷弼默许将门贪墨,是在给王化贞的激进擦屁股。
因为第二道防线松锦更空虚。
第三道宁远、第四道前屯…全部空门大开。
一直到山海关才有完整防御。
那是大明京畿东门,会引起天下动荡。
熊廷弼需要将门火速提供兵源,到锦州松山一线设防。
一切都在预示,明军要在建奴进攻之前,主动进攻了。
这就是大败的原因,过于冒进了。
卫时觉想通关键,猛得从炕上坐起来,火速穿戴披甲。
临出门前告别,“半月是智慧源,我去宁远一趟,晚上回来再战。”
“妾身等郎君,希望这样的好日子每天都有。”
你想的挺美。
卫时觉出门,到隔壁马棚牵马,没有打招呼,带斡特砝壳火速回宁远。
宁远总兵府,辽东赞画、职方主事、分守道,四品文官洪敷教(注),被堵了个正着。
洪敷教是辽东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本来不能到辽西做官,但朝廷缺乏知兵的文官,熊廷弼力挺,朝廷特殊任命。
他实际上是熊廷弼的幕僚。
四品文官在辽西很高了,洪敷教正与众人议事,听闻卫时觉有大事求见,想想熊廷弼的交代,立刻让众人回避,请这位‘好人公子’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