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81章 研究会新课题:研“豫菜营养标准”,促健康饮食

第181章 研究会新课题:研“豫菜营养标准”,促健康饮食(1 / 2)

一月的郑州,寒意正浓,河南省营养学会的会议室里却气氛热烈。

李明远、陈静雅与学会的十位营养专家围坐在长桌旁,桌面上摊开着《豫菜营养标准研究课题方案》,最醒目的一页写着“20道经典豫菜营养成分检测清单”——烩面、鲤鱼焙面、胡辣汤、牡丹燕菜等豫菜代表作赫然在列,每道菜后都标注着“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钠含量”等检测项目。

“豫菜不能只讲味道,更要讲营养。”李明远手指落在清单上,语气坚定,“我们要让老祖宗的味道,跟上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这场“豫菜营养标准”课题的启动,源于去年年底的一次消费者调研。

当时团队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豫菜好吃但担心不够健康”,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普遍关注菜品的热量、脂肪和钠含量。“比如胡辣汤,很多人觉得好喝但太咸;烩面汤底浓郁,担心油脂超标。”

陈静雅拿着调研报表说,“现在健康饮食是趋势,豫菜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做到‘美味与营养兼具’,而制定营养标准,就是第一步。”

团队很快与河南省营养学会达成合作,成立专项研究会,课题核心目标是以科学数据为支撑,为经典豫菜建立营养参考体系,给出健康烹饪建议,让豫菜从“经验型”走向“标准化、健康化”。

研究会由河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张教授担任组长,明远楼的厨师团队、食材专家为核心成员,还邀请了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的食品营养学者参与,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课题启动后的首要任务,是筛选研究对象。

团队从明远楼的菜单中,精选了20道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豫菜,涵盖主食、热菜、汤品、凉菜四大类:主食选烩面、油馍头、芝麻叶面条;热菜选鲤鱼焙面、牡丹燕菜、香椿炒土鸡蛋;汤品选胡辣汤、酸辣汤、松茸炖鸡汤;凉菜选十香菜核桃仁、凉拌苦瓜。

“这些菜既是豫菜的精髓,也是消费者点单率最高的,研究它们的营养,最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张教授解释。

接下来是营养成分检测环节。

团队将每道菜品的食材、调料、烹饪方法详细记录,交给专业检测机构——郑州海关技术中心,进行全方位营养检测。

以烩面为例,检测的不仅是成品烩面的营养,还要追溯食材源头:高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高汤的脂肪含量、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甚至蒜苗、香菜的膳食纤维都要精确到每100克的含量。

检测过程中,不少“传统做法”暴露出营养问题。

比如胡辣汤,传统做法中为了追求鲜辣口感,胡椒和盐的用量较大,检测发现每100克胡辣汤的钠含量高达850毫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的标准;烩面汤底因用骨头、鸡架长时间熬制,脂肪含量达12%,属于高油菜品;鲤鱼焙面的糖醋汁为了口感,糖的用量超标,每道菜的糖分高达30克。

“这些问题不是豫菜的缺点,而是可以优化的空间。”

张教授拿着检测报告说,“比如胡辣汤可以减少盐和胡椒的用量,用香菇、菌菇提鲜;烩面汤底可以撇去表面浮油,增加青菜用量;鲤鱼焙面的糖醋汁用蜂蜜代替部分白糖,既保留甜味,又减少糖分摄入。”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会开始制定“营养优化建议”。

每道菜品都从“食材调整、调料减量、烹饪改良”三个维度给出方案:

- 胡辣汤:将盐的用量减少20%,胡椒减少15%,加入5%的香菇丁和木耳丝,钠含量控制在每100克≤650毫克,同时增加膳食纤维;

- 烩面:高汤熬制后撇去30%的浮油,面剂子重量从50克减至40克,增加10克青菜(菠菜或生菜),膳食纤维含量提升至≥2.5克\/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