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郑州,毒辣的太阳炙烤着街道,明远楼总部后厨的体验区里,却弥漫着清新的薄荷香。
王建业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一把新鲜薄荷,正往调好的酱汁里撒,旁边的瓷碗里,劲道的面条裹着翠绿的酱汁,冒着丝丝凉气。
“再减半勺薄荷,香味太冲就盖过面香了。”他尝了一口,眉头微皱,对着旁边记录的徒弟叮嘱,“夏季新品要的是‘凉而不寒,鲜而不腻’,得把火候和用量掐得刚刚好。”
这场夏季新品的研发,从四月就开始了。
当时郑州的气温刚突破25c,李明远看着门店的客流数据,发现夏季午市的客流量比春秋季少了15%:“天热了,食客就想吃点清凉爽口的,咱得顺着季节来,出几款解暑的新品,把夏天的客流拉上来。”
他召集团队开会,定下新品研发的核心方向——以豫菜为根基,用本土解暑食材,做“清、凉、鲜、爽”的夏季菜。
陈静雅首先想到了河南夏季的传统食材:“薄荷、藿香(十香菜)、酸梅、绿豆,都是咱中原人夏天常吃的解暑食材,既能入菜,又符合‘应季而食’的品牌理念。
比如薄荷能清热,藿香能开胃,酸梅能解腻,正好对应夏季食客的需求。”王建业立刻附和:“对!咱可以做凉面、凉拌菜,再整个带酸梅味的热菜,凉热搭配,老少都能吃。”
团队很快确定了三款核心新品:“薄荷凉面”“酸梅扒鸭”“十香菜核桃仁”,再搭配绿豆沙、凉拌苦瓜,组成“夏季清凉套餐”。
研发过程中,每一款菜都经过了十几次调试,光薄荷凉面的酱汁,就改了八版。
第一款“薄荷凉面”,核心是面条和酱汁。
面条要选河南本地的高筋面粉,手工擀制,煮好后过三遍凉水,保证劲道爽滑。
酱汁是关键,王建业一开始用薄荷汁、生抽、醋、香油直接调配,尝了一口觉得太寡淡:“得加蒜水和芝麻酱,咱豫菜的凉面,没芝麻酱就没那味儿。”
加了芝麻酱后,又觉得太稠,拌不开面条,于是又加了少许凉白开稀释,再滴两滴花椒油提香。
最麻烦的是薄荷的用量。
第一次放了一大把薄荷,酱汁透着股冲鼻的药味;第二次减了一半,还是觉得抢味;直到第七次,王建业只放了十片薄荷叶,煮水后取汁,再切少许鲜薄荷碎撒在面上:“这样既有薄荷的清香,又不盖过芝麻酱的香和面条的筋道,一口下去,凉丝丝的,开胃。”
他让徒弟们试吃,徒弟小张说:“师傅,这个味刚好!面滑,酱香,薄荷味淡淡的,夏天吃一口,心里都凉快了。”
第二款“酸梅扒鸭”,是在传统豫菜“扒鸡”的基础上改良的。
王建业选的是散养的麻鸭,肉质紧实不柴,但夏天吃鸭肉容易腻,所以用酸梅来中和。
一开始,他直接用市售的酸梅汤卤鸭,结果酸梅味太淡,鸭肉还是腻;后来换成自制酸梅酱——用乌梅、山楂、甘草熬煮两小时,加冰糖调味,熬成浓稠的酱汁,再把焯过水的鸭肉放进去慢炖。
炖制时间也是个难题。
炖一小时,鸭肉太柴;炖两小时,骨肉分离,不成形;最后摸索出“先炖一小时十五分钟,再关火焖半小时”的方法,鸭肉既软烂脱骨,又能保持完整造型。
王建业还在酸梅酱里加了少许陈皮,“陈皮能去鸭腥,还能增加一丝果香,解腻效果更好。”炖好的酸梅扒鸭,色泽红亮,鸭肉裹着酸甜的酱汁,咬一口,肉质鲜嫩,酸梅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完全不觉得腻。
第三款“十香菜核桃仁”,是道经典的豫东凉拌菜,王建业做了少许改良。
十香菜(藿香)是河南夏季的特色野菜,带着独特的清香,能开胃解暑。
他选的十香菜,要带嫩茎的,洗干净后切成小段;核桃仁要提前用温水泡发,剥去内皮,再用小火炸至金黄酥脆,这样吃起来不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