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66章 庆功宴:豫菜人齐聚,贺里程碑时刻

第166章 庆功宴:豫菜人齐聚,贺里程碑时刻(1 / 2)

十二月的郑州,寒风料峭,明远楼老店的门前却张灯结彩,朱红的灯笼挂起两排,门楣上“豫菜荣光?共贺星程”的金色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今天是明远楼举办庆功宴的日子,为庆祝纽约体验店斩获米其林一星。

这颗豫菜史上第一颗米其林星,李明远特意将庆功宴设在承载了20多年豫菜记忆的老店,邀请河南餐饮协会专家、豫菜老厨师、合作食材供应商等百余位“豫菜人”齐聚一堂,共贺这个里程碑时刻。

上午十点,受邀嘉宾陆续到场。

82岁的豫菜泰斗张景富师傅,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由徒弟搀扶着走进店里,手里还提着一个古朴的木盒。

李明远赶紧迎上去,双手握住老人的手:“张师傅,您能来,真是让咱们这庆功宴添了大分量!”

张景富笑着拍拍他的手:“明远,你们给豫菜长脸了!这颗星,是咱所有豫菜人的骄傲,我必须来沾沾喜气。”

不远处,河南餐饮协会会长赵卫东正和几位食材供应商聊天。

“老郑,你给明远楼供了十年香椿,这次纽约店的香椿是不是你家的?”赵卫东笑着问。

供应商老郑点点头,脸上满是自豪:“可不是嘛!王总厨说,米其林评审时吃的香椿炒土鸡蛋,用的就是我家豫东基地的头茬芽。能为这颗星出份力,我这辈子都值了!”

十一点整,庆功宴正式开始。

明远楼老店的宴会厅里,二十张圆桌摆满了豫菜经典——牡丹燕菜、扒广肚、炸八块、胡辣汤,还有这次获奖的香椿炒土鸡蛋、荠菜烩豆腐羹,每道菜都做得精致讲究,既保留传统味,又透着新意。

李明远走上台,手里拿着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的嘉宾,声音带着激动:“今天,咱们豫菜人聚在这里,庆祝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明远楼纽约体验店荣获米其林一星,这是豫菜第一次登上米其林榜单!”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张景富师傅更是激动地拍着桌子,眼里闪着泪光。

“这颗星,不是明远楼一家的荣誉,是所有豫菜人的心血。”

李明远接着说,“感谢张景富师傅这些老辈豫菜人,给我们传下了牡丹燕菜的刀工、胡辣汤的秘方;感谢食材供应商们,十年如一日给我们提供最新鲜的香椿、荠菜、山药;感谢郑州教育局、文旅厅,支持我们做研学、做文创,让豫菜文化走进校园、走向游客;更感谢所有豫菜从业者,一直在坚守和创新,让豫菜没有被遗忘。”

他举起酒杯:“我提议,第一杯酒,敬豫菜的老祖宗,是他们留下了这么好的饮食文化;第二杯酒,敬在座的每一位豫菜人,是大家的坚守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荣誉;第三杯酒,敬豫菜的未来,希望我们能一起把豫菜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爱上豫菜!”

台下的嘉宾们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回荡在宴会厅里。

张景富师傅喝了一口酒,放下杯子,站起来说:“明远说得好!咱豫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是没有好东西,是以前没机会让世界看到。现在明远楼做到了,用一碗胡辣汤、一道牡丹燕菜,让外国人知道了豫菜的好。我老了,但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能干,我高兴!今天我带了个宝贝来,给明远楼,也给所有年轻厨师。”

说着,他打开手里的木盒,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豫菜古法菜谱”。

“这是我师傅传下来的,里面记着二十道豫菜老菜谱,有牡丹燕菜的老做法,还有早就没人做的‘烧臆子’‘莲花酥’。今天我把它送给明远楼,希望你们能把这些老技法传下去,把豫菜做得更红火!”

李明远双手接过菜谱,眼眶瞬间红了:“张师傅,谢谢您!我们一定好好保管,好好研究,把老豫菜的技法传承下去,不辜负您的期望!”台下再次响起掌声,不少年轻厨师都激动地看着那本老菜谱,眼里满是向往。

庆功宴的高潮,是“豫菜技法交流”环节。

张景富师傅亲自上台,展示牡丹燕菜的传统刀工——他拿起一根白萝卜,左手按稳,右手持刀,手腕轻轻转动,萝卜丝像发丝一样飘落,细得能透光。

“切萝卜丝要‘稳、准、轻’,刀要快,手要稳,不能急,这样切出来的丝才均匀,煮出来才入味。”老人一边演示,一边给围在旁边的年轻厨师讲解,“以前做牡丹燕菜,萝卜丝要切三千六百刀,现在虽然有机器,但手工切的,才有那股子烟火气。”

年轻厨师们看得目不转睛,明远楼的副厨小陈忍不住上前,学着老人的样子切萝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