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客人,吃了春宴觉得好吃,拿了小样回家试做,第二天就来买了手账本,还说要推荐给朋友。”
除了门店,团队还把目光投向了河南文旅市场。
陈静雅带着手账本,拜访了河南省文旅厅和几家大型文旅平台,提出“豫味手账+文旅”的合作方案:“河南的游客很多都喜欢带伴手礼,咱的手账本既有河南文化元素,又实用,很适合当伴手礼。”
很快,手账本就被纳入了“河南文旅伴手礼”推荐清单,在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景区的文创店上架销售。
景区的销量超出预期。
清明上河园文创店的店长反馈:“游客看到手账本的豫剧封面,都觉得很有河南特色,再一听里面有豫菜菜谱,大多会买一本。周末的时候,一天能卖50多本,很多游客说‘带本手账回家,既能学做菜,又能当旅游纪念’。”
推广过程中,团队还特别注重“口碑传播”。
他们在小红书、抖音发起了#豫味手账做菜挑战#话题,鼓励购买手账本的用户晒出自己做的豫菜,标注#明远楼豫味手账#,每周选三位优质分享者,赠送明远楼春宴代金券。
这个活动很快火了起来。用户“小桃妈妈”晒出了用手账本做的荠菜春卷,配文:“跟着手账步骤做的,孩子吃了两个,说比外面买的好吃!手账的空白页还能记孩子的吃饭日记,太实用了。”
这条笔记获赞超1万,不少网友留言:“求手账本链接!”“看起来好好吃,我也想买来试试。”
还有用户晒出自己在空白页写的做菜心得、家人的评价,让手账本成了“美食分享平台”,吸引了更多人购买。
推广仅一个月,手账本的销量就突破了6000册,其中线上平台卖了4000册,门店和文旅渠道卖了2000册。
李明远看着销量报表,笑着说:“照这趋势,两个月破万册没问题。”
果然,到了八月中旬,推广满两个月时,销量统计出来——线上淘宝、京东、小程序共售出6200册,线下门店售出2800册,景区文创店售出1000册,总销量达册,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创爆款”。
销量破万那天,文创小组在总部办了个小庆祝会,大家拿着手账本,分享推广过程中的趣事。小周说:“有个新疆的用户,买了手账本后,发消息说‘第一次做胡辣汤就成功了,太开心了,以后要跟着手账学做所有豫菜’。”
陈静雅拿出手机,展示一条粉丝留言:“我带手账本去国外,教外国朋友做香椿炒土鸡蛋,他们都说好吃,还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菜,我说是中国河南的豫菜,太骄傲了!”
李明远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有了新的计划:“这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要出‘豫味手账第二季’,收录夏天的荷香菜、秋天的菊香菜;还要和出版社合作,把手账里的菜谱和文化知识整理成《豫味家常菜大全》,让更多人了解豫菜;另外,线上可以开‘手账做菜课’,让王建业每周教一道菜,把文创和餐饮、文化结合得更紧密。”
当天下午,明远楼官方微博发布了“豫味菜谱手账销量破万”的消息,配了一组用户晒单图和销量数据,很快登上了热搜。
网友们留言:“恭喜明远楼!手账本太好用了,已入手!”“求第二季,想跟着学做荷花酥!”“希望能出更多豫味文创,把河南文化传出去!”
太阳西去,明远楼淮河路店的橱窗里,“豫味菜谱手账本”和新鲜的荷花、莲子摆在一起,红色的封面在灯光下格外亮眼。
路过的女孩拿起一本,翻看内页的手绘菜谱,笑着对同伴说:“买一本吧,既能学做菜,又能记笔记,还能当河南伴手礼,太值了!”
同伴点点头,两人一起走进店里——这本小小的手账本,正带着豫菜的鲜香和中原的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了连接豫味与食客、传统与现代的温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