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早已在机场等候,直接将他们送到正在装修的体验店。
走进尚未完工的门店,厨房区域的设备已经基本安装到位。
灶台、蒸箱、冷藏柜都是按国内厨房的布局定制的,只是比郑州的厨房多了开放式玻璃隔断。
周建军走到灶台前,拿起炒勺试了试,又打开蒸箱检查温度:“设备没问题,和国内的一样顺手,就是火候得再适应适应,纽约的燃气灶火力比国内的大。”
接下来的日子,厨师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每天清晨,他们先去纽约的华人市场和本地超市考察食材,对比不同品牌的面粉、肉类、蔬菜,记录下最适合豫菜的品类和供应商;上午在装修现场调试厨房设备,校准蒸箱温度、调试油烟净化系统,确保开业后能高效运转;下午则在临时租用的小厨房,反复演练菜品制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
牡丹燕菜的切丝厚度要控制在0.5毫米,高汤熬制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烩面的拉制要保证每根面条粗细均匀……
“周师傅,你看这个鱼块,本地的鲈鱼和国内的味道不太一样,糖醋汁的比例得再调调。”
王涛拿着刚做好的糖醋软熘鱼块,递到周建军面前。
周建军尝了一口,点头道:“鱼的鲜味稍淡,糖汁再加半勺,醋减一点,突出鱼的本味。”
李岩则在反复练习鲤鱼焙面的拉制——在开放式厨房,食客能清晰看到整个过程,不仅要拉得细,还要拉得好看。
他站在玻璃隔断后,手里握着面团,手腕轻轻用力,雪白的面条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细如发丝的面丝落在盘中,引得正在装修的工人纷纷驻足观看。
除了菜品筹备,厨师团队还和前厅服务团队一起进行模拟演练。
赵梅给服务员讲解冷菜的摆盘要点和文化背景,“这道凉拌木耳,用的是河南特产的秋木耳,泡发后要剪去根蒂,调味时加少许花椒油,是豫菜冷菜的经典做法。”
李岩则教服务员如何向食客介绍烩面,“河南烩面讲究‘汤鲜、面劲、料足’,汤底用羊肉和羊骨熬制,面是手工拉的,配料有海带、豆腐丝、香菜,吃的时候可以加辣椒油和醋。”
开业前一周,厨师团队进行了首次全流程试运营。
邀请了纽约当地的华人社团代表、美食博主和部分写字楼的白领来试吃,收集反馈意见。
“牡丹燕菜很精致,味道很鲜,就是能不能再加点蔬菜?”“烩面很好吃,汤底很浓郁,就是分量能不能做小份的,方便一人食?”“胡辣汤很有特色,要是辣一点就更好了!”
针对这些反馈,厨师团队立刻调整:在牡丹燕菜中加入少量焯水的西兰花和胡萝卜,增加色彩和口感;推出“小份烩面”,满足单人用餐需求;准备了不同辣度的辣椒包,供食客自行添加。
试运营结束的那天晚上,厨师团队坐在尚未完全装修好的前厅,看着窗外曼哈顿的夜景,心里满是期待。
周建军拿出手机,给国内的团队发了段视频——视频里,他们正在制作牡丹燕菜,细如发丝的燕菜丝在灯光下晶莹剔透,高汤冒着热气,香气仿佛能透过屏幕飘出去。“再有一周就能开业了,咱们的豫菜,马上就能和北美食客见面了!”
夜色中的纽约,体验店的灯光渐渐亮起,厨房区域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那是豫菜的香气,正在跨越山海,悄然绽放。
厨师团队知道,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未来,他们要用心做好每一道菜,让豫菜的味道,在北美扎根、发芽,让更多人爱上这来自中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