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的六月,阳光把第五大道的玻璃幕墙照得发亮,车流如织的街道上,西装革履的白领步履匆匆,背着相机的游客举着地图四处张望。
这里是北美商业的心脏,也是豫菜团队筹备近半年的北美首家体验店,最终敲定的落子之地。
“李总,前面就是咱们看好的商铺,紧邻洛克菲勒中心,斜对面是写字楼集群,每天人流量保底两万!”
项目负责人林哲快步跟上李明远的脚步,手里攥着厚厚一叠调研数据,语气里难掩兴奋。
他指着街角一处约两百平米的商铺,玻璃门上还贴着“旺铺招租”的海报,“上个月咱们跟业主谈了三轮,终于把租金压到了合理范围,而且业主同意免三个月装修期!”
李明远停下脚步,抬头打量着商铺位置。
临街的转角,视野开阔,左侧是写字楼入口,右侧是游客必经的步行街,门口的空间足够摆放外摆座椅,傍晚时分能吸引不少驻足的食客。
他接过林哲手里的调研表,指尖划过“日均人流量2.3万”“白领占比65%”“游客占比25%”的数据,嘴角渐渐扬起:“就这儿了。前期调研说这里白领午餐需求大,游客晚餐偏好特色餐饮,正好契合咱们豫菜‘正餐精致、简餐便捷’的定位。”
两人走进商铺,空旷的空间里还留着上一家咖啡店的装修痕迹,木质地板保养得完好,天花板的管线布局清晰,省去了不少拆改的麻烦。
林哲指着靠窗的位置:“李总,这里计划做散座区,能摆八张四人桌;里面的区域隔出两个包间,主打商务宴请;后厨就设在最里面,通风管道不用大改,省不少成本。”
李明远点点头,掏出手机,调出提前准备好的初步规划图:“后厨要预留足够的操作台,豫菜的牡丹燕菜、鲤鱼焙面都需要精细操作;前厅的动线要流畅,不能让食客进门后绕路,尤其是午餐高峰期,得保证翻台效率。”
正说着,商铺业主马克先生带着律师走了进来。
这位金发碧眼的纽约本地人,之前对“豫菜”一无所知,还是林哲带着河南烩面、胡辣汤的预制样品,反复上门沟通,才让他对这个来自中国中原的菜系产生兴趣。
“唐先生,很高兴再次见面!”
马克热情地伸出手,“你们的调研很专业,我相信这里能成为一家受欢迎的餐厅。”
签约仪式选在隔壁的咖啡馆,简单却正式。
李明远接过律师递来的合同,逐页核对条款——租期五年,租金按季度支付,装修期间的水电优惠,以及后期业态调整的相关约定,每一条都标注得清晰明确。
“马克先生,关于装修风格,我们会融入中国中原文化元素,但会保证符合纽约的消防和环保标准,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任何影响。”李明远放下笔,认真说道。
马克笑着点头:“我相信你们的专业。之前林先生给我看了河南古建筑的照片,那些木构纹样很有特色,我很期待最终的效果。”
下午三点,双方在合同上签字盖章,金色的印泥落在纸上,标志着豫菜北美首家体验店正式落地。
李明远举起咖啡杯:“合作愉快!期待三个月后,这里能飘起豫菜的香气。”
“合作愉快!”马克举杯回应,“我已经开始期待尝尝你们说的‘牡丹燕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