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33章 北美市场调研:赴纽约考察,寻开店选址

第133章 北美市场调研:赴纽约考察,寻开店选址(2 / 2)

“李总,您看这家‘粤港茶餐厅’,门口等位的全是华人,咱们刚才路过的‘四川火锅’,晚上的订位都排到下周了。”

王建业指着手机里的大众点评截图,“但我翻了十几家店,真没看到豫菜,最多就是菜单上有个‘河南烩面’,还做得不正宗。”

他们走进一家开了十年的中餐馆,老板是福建人,听说他们是来考察豫菜市场的,热情地拉着他们聊天:“纽约华人爱吃‘锅气足’的菜,像红烧、爆炒的都卖得好,清淡的菜得少做。你们豫菜不是有个‘糖醋软熘鱼焙面’吗?那菜又好看又好吃,肯定能火!”

老板还透露,布鲁克林的租金比曼哈顿低一半,50平米的商铺月租大概6000美元,而且周边居民多,回头客能占40%以上。

“但这里的客人认‘老牌子’,你们刚来,得先让大家知道豫菜是什么,比如搞点试吃活动,或者和华人社团合作搞个‘河南美食节’。”

离开餐馆时,陈静雅手里多了厚厚一叠菜单,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各店的主打菜、客单价和营业时间:

“布鲁克林的中餐馆多做晚餐和夜宵,午餐生意一般;曼哈顿则是午餐爆火,晚餐清淡。咱们要是在布鲁克林开店,就得主打传统豫菜,把‘扒广肚’‘汴京烤鸭’这些招牌菜做好;曼哈顿就做快餐套餐,比如把‘烩面’做成小份的,配个‘炸八块’,方便上班族带走。”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把皇后区法拉盛、曼哈顿下城等区域都跑了个遍,还走访了12家中餐馆,从连锁品牌到夫妻小店,从高端粤菜馆到平价川菜馆,每一家都仔细研究。

在法拉盛的一家东北菜馆,他们发现老板把“锅包肉”改成了酸甜口,更符合纽约人的口味;在曼哈顿下城的一家融合菜餐厅,厨师用西式摆盘呈现中式菜品,客单价直接涨到50美元以上。

“这给咱们提了个醒,”李明远在调研会上说,“豫菜出海不能照搬国内的模式,得‘因地制宜’——既要保留‘鲜、香、酸、辣’的豫菜本味,又要结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调整。比如曼哈顿的快餐式体验店,可以把‘胡辣汤’做成速溶包,方便客人带走;布鲁克林的传统门店,就得多加几道‘家乡味’的菜,让华人吃了能想起家。”

调研的最后一天,他们又回到了曼哈顿中城那处50平米的商铺。

中介带着他们实地查看,商铺内部已经隔好了厨房和用餐区,水电管道都是现成的,门口还有一块小广告牌的位置。

“月租1.2万美元,租期最少三年,押三付一。”

中介介绍道,“这位置上个月刚走了一家三明治店,他们之前一天能卖一千多份,你们做快餐肯定没问题。”

李明远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心里有了答案:“就这里了。明年春天开业,赶在旅游旺季之前把店开起来,先做快餐式豫菜体验店,把名气打出去,等布鲁克林的选址定了,再开传统门店。”

返程的飞机上,陈静雅把调研数据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曼哈顿中城店初步预算20万美元,包括租金、装修、设备和首批食材;目标客群以写字楼上班族和游客为主,主打“15分钟快速取餐”“豫菜小份套餐”;布鲁克林的选址计划下个月再派专人来考察,重点关注八大道和日落公园周边。

王建业则在旁边画着门店的布局图:“厨房要靠窗,让客人能看到师傅做烩面的过程,用餐区摆10张桌子,门口再放个展示柜,摆上‘汴京烤鸭’的模型,吸引路人。”

李明远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纽约城,手里摩挲着调研表上那个画着五角星的商铺地址。

他知道,这次纽约之行只是开始,北美市场的拓展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决——食材采购、人员招聘、口味调整……但至少,他们找到了第一块基石,就像当年在郑州开第一家豫菜店时一样,心里既忐忑又充满期待。

“等明年纽约店开业,咱们就把‘豫菜’这两个字,刻在北美餐饮市场的地图上。”

李明远轻声说,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坚定。

飞机穿过云层,朝着家的方向飞去,也朝着豫菜出海的新征程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