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31章 联名品鉴会:茶配豫菜,获文人雅士好评

第131章 联名品鉴会:茶配豫菜,获文人雅士好评(1 / 2)

“让黄河的浪花,在茶杯里遇见牡丹的晨露”

——请柬发出:一纸“花&鲤”邀中原。

四月最后一周,郑州还飘着桐花。明远楼总部行政酒廊的梨木长案上,20份手笺请柬依次排开——

封面:汴绣金线勾出“花&鲤”纹样,花瓣用真丝捻粉,鲤鱼尾鳍挑银。

内文:

“谨以中原之味,邀君共赴‘豫菜配豫茶’联名品鉴之会。

时间:2026年5月6日,暮春之初,酉时三刻(18:45)

地点:明远楼?汴梁书院

着装提示:请携一枝您最喜欢的春日之花。”

收件人名单:

?\t李庚: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73岁

?\t赵茗: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青年散文家

?\t王潇:央视《中国味道》总导演

?\t马可欣:粉丝280万的美食博主@吃花少女

?\t田中一郎:日本《月刊茶道》特约编辑

?\t刘奕辰:在郑德国工程师,tiktok豫菜代言人

……共22席,20位嘉宾+2位观察员。

请柬末尾,用铅笔写一行小字:

“愿您把春天含在舌尖,把中原写进记忆。”

——空间布置:把“茶园”搬进“书院”。

汴梁书院是明远楼四层的多功能厅,平时做非遗课堂,今日清空,只留:

长案:3张,各7.2,取自百年皂角木,不上漆,仅以茶烟熏蒸三日,自带淡淡栗香。

背景:18x3留白绢布,投影实时花开动画——牡丹从骨朵到盛放需22分钟,与品鉴节奏同步。

灯光:2700K暖光,专设两杆“追灯”打向桌面,保证手机拍摄“不用滤镜”。

音响:古筝+手碟+埙,现场Loop,声压≤45db(A),像远处黄河水。

入门处设“花&鲤”签到处:

嘉宾把自备的花插入“黄河”形铜槽,花艺师即时做成“移动花岛”,端上桌——真正“人未到,花先迎”。

——迎宾茶:初识“槐花茶”的清甜。

18:45,嘉宾落座。

先上迎宾茶——槐花茶,60c温水冲泡,3分钟。

铜壶一出,香气似春夜风。

李庚轻啜:“有初夏傍晚站在开封城墙的影子。”

田中一郎闭眼:“像京都五月的‘青涩’。”

镜头拉近,茶汤金黄,花瓣浮沉,像黄河落日碎金。

——第一道菜:牡丹燕菜x槐花茶。

菜品

?\t直径8迷你牡丹燕菜,1080根白萝卜丝手工卷制,顶部点3片食用牡丹瓣。

?\t蒸制4分30秒,出锅前淋1滴蜜露,自带光斑。

配茶逻辑

?\t燕菜口感清淡、微甜,槐花茶清花香可“抬”鲜度;

?\t花茶低温冲泡,单宁低,不掩盖燕菜微妙汁香。

品鉴流程

1 先呷茶——舌尖微甜,鼻腔青香;

2 再食燕菜——花蜜与萝卜自然甜味交织;

3 复饮茶——茶汤余味延长7秒,像给口腔加了一层“丝绸滤镜”。

现场金句

赵茗:“这是把开封的春天折叠进口腔。”

马可欣直播:“姐妹们,花香在喉咙里继续开花!”

实时弹幕:

“手机屏幕香到我了!”“求外卖链接!”

——第二道菜:鲤鱼焙面x豫味乌龙。

菜品

?\t鲤鱼取背腹最厚处,提前56c低温90分钟,复炸30秒,外皮金黄;

?\t焙面12细面束,插在高脚杯,可掰可蘸;

?\t糖醋汁小壶侧淋,液氮烟雾起,黄河晨雾视觉。

配茶逻辑

?\t乌龙重水,兰花香+蜜韵,可油炸+糖醋的厚重;

?\t茶中多酚与鱼肉蛋白结合,腥味降低11%,回甘提升。

品鉴流程

1 先饮乌龙——舌尖微涩,唤醒味蕾;

2 掰焙面蘸汁——声被现场麦克风放大,像冰裂;

3 食鱼肉——外酥内嫩,汁水溢出;

4 复饮茶——涩感化甜,口腔重置。

现场金句:

王潇:“我把黄河的浪花和乌龙的云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