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22章 养老院合作:每周送养生餐,获社会赞誉

第122章 养老院合作:每周送养生餐,获社会赞誉(1 / 2)

“把怀山药炖柴鸡端进夕阳红,让豫菜温度慢炖时光”

——缘起:一封来自“银杏敬老院”的感谢信

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李明远照例在总部三楼“明远书房”拆阅顾客来信。

大部分信件是打印精美的消费点评,唯独一封牛皮纸信封、字迹颤巍巍的手写信让他瞬间放慢动作——

“李老板:俺是银杏敬老院84岁的王桂兰。上个月,市商务局组织‘餐企敬老日’,您家小伙计给俺盛了一碗‘怀山药炖柴鸡’。那口汤一入口,俺就想起了1958年俺娘在焦作矿区熬的‘山药鸡汤’——眼泪鼻涕一块儿下来了。俺院里有18位80岁以上老姐妹,都想再喝一口,可惜牙口不好、肠胃弱,出不了门。要是能再吃到,俺愿拿自己织的千层底布鞋换……”

信纸上有两团被棉签晕开的泪痕。

李明远读完,沉默良久,对助理小赵说:“调一下下个月的研发排期,咱们做‘银发定制’,把豫菜炖进他们的时光里。”

——项目被命名为“夕阳红加餐计划”。第一步是调研。

生理维度——

? 咀嚼力:60%老人戴义齿,纤维粗的肉类易嵌牙;

? 吞咽功能:22%有轻度吞咽障碍,需防范呛咳;

? 肠胃排空:平均延迟38分钟,油脂超过8%易反酸;

? 基础病:糖尿病32%、高血压57%、痛风11%。

心理维度——

? “不想被特殊化”:拒绝“病号饭”标签;

? “想尝旧味”:对50~70年代中原家常味记忆最深;

? “想看热闹”:喜欢被“外面的人”惦记,对志愿者送餐的“问候”比菜本身更期待。

连续两周,李明远带着营养师、研发厨师、服务经理七进七出五家养老院,用“问卷+试吃+聊天”三维法,把“想吃什么”翻译成“能吃什么”。最终梳理出“软、烂、温、淡、香”的五字银发烹饪标准。

——研发:把“怀山药炖柴鸡”去骨、减油、增稠、定量化。

去骨——

柴鸡卸成“四件”后,在90c热水中浸18分钟,手工拆丝,保留鸡腿筋络,每丝长3~4厘米,横截面≤2毫米,既照顾义齿,又保留咀嚼快感。

减油——

传统柴鸡皮下脂肪6.8%,经“低温慢煮—速冷—脱凝”工艺,降至2.1%;原汤用吸油纸吸附后,再添回去皮鸡胸骨架熬的胶质汤,香味不减。

增稠——

用怀山药自身淀粉做天然增稠,0添加淀粉;山药切段后蒸10分钟,捣泥返锅,汤汁挂勺而不糊喉。

定量化——

每份蛋白15g、碳水25g、脂肪8g、钠480g,误差±5%,符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65~79岁轻体力档。

温度——

出锅后35分钟内急冷至8c,再用真空保温餐盒复热,中心温度恒定在63c,避免养老院二次加热过火。

——配套菜单同步出炉:

周一:去骨柴鸡怀山药羹+红枣小米粥+蒸南瓜

周三:番茄牛肉末炖土豆+燕麦烂面条+紫薯泥

周日:开封小笼包(薄皮去汤版)+银耳麦仁羹+蒸蛋饺

每餐副食另配“10克坚果碎+50克季节水果”,满足微量元素。

送餐:把“物流”做成“亲访”

时间——每周三、周日10:30出餐,11:15前送达,避开老人晨练与午休。

动线——以总部为圆心,半径15公里内设3条“敬老环线”,每车配备2名志愿者+1名司机,车内恒温箱分层,避免交叉味。

仪式——志愿者清一色藏青围裙、胸牌写“明远楼小厨星”,进门三句话:

“爷爷奶奶好,今天我是您的临时孙子\/孙女。”

“这是今天的菜单,您先闻闻香不香?”

“下周末我们还来,您想带啥小曲儿,我学给您听。”

回访——餐后24小时内电话回访,记录“剩了几口”“盐淡不淡”“下次想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