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周一晚21点,明远楼大厅只坐了4桌。LEd屏显示当日翻台率1.3,人均消费158元,环比9月下滑26%。
李明远把账单揉成一团,塞进牛仔裤口袋——再不转型,月底就要跌破盈亏平衡线。
第二天晨会,财务拿出更扎眼的数据:18-30岁客群占比从43%掉到21%;抖音同城话题“郑州美食”前50条,明远楼出现0次;点评App关键词“豫菜”搜索量月增35%,却带不进店。
“年轻人不是不吃豫菜,而是没理由选你。”00后实习生小赵一句话,让全场沉默。
12月2日,陈静雅从洛阳回来,扔给李明远一本《北宋东京梦华录》影印版:“看看,900年前的开封餐馆就玩‘故事营销’——卖炙鸭的讲太祖千里送鸭,卖汤饼的讲包公夜审郭槐,人家早就懂‘吃的不如吃的故事’。”
一句话点亮灯泡。当晚,李明远把团队留在店里,写下3个“w”:
what——让豫菜“被看见”;
who——让18-35岁年轻人先看见;
how——用故事+体验,把“消费”变“打卡”。
目标:30天内,把“明远楼”改造成“可吃、可玩、可晒”的豫菜文化体验馆。
12月5日,设计图出炉。
原大厅东南角——面积48平方米、层高3.6米、落地窗2面——被划为“豫菜文化体验区”。动线呈“回”字形,分5个模块:
老厨具橱窗:定制2米x0.9米x0.4米恒温恒湿展柜,温度20c±1c,湿度45%±5%,展出王建业借出的8件祖传铜具;下方嵌入55寸触摸屏,滑动即可360°看细节。
古籍复印墙:用3胶+亚克力板,覆膜展示《豫菜志》《中州物产考》《开封府志》等12部史料复印件;每页右下角附二维码,扫码可读全文。
典故互动屏:86寸红外触控屏,内置10道名菜故事,顾客可点击“听一段”——AI语音2分钟讲完,字幕同步生成,支持一键分享到微博\/小红书。
微缩场景:1∶20树脂模型再现“北宋东京夜市”——高0.8米、长2.2米,灯火通明,卖炙鸭、卖汤饼、卖荔枝膏的小贩错落有致;模型前设“鱼眼镜头”,人靠近,场景自动旋转,扫码可生成15秒短视频。
盖章打卡台:与郑州邮政局联名,设计5枚纪念章:牡丹燕菜、糖醋鲤鱼、扒广肚、清汤鲍鱼、汴京烤鸭;集满3枚可换明信片,5枚可换“豫菜护照”。
12月10日,陈静雅带着3名编辑,封闭写作72小时,产出60张“故事卡”——A6尺寸,250克象牙白,正面插画,背面150字文案,核心要求:30秒能读完,50字可发圈。
示例:
【牡丹燕菜】“690年前,武则天巡幸洛阳,地方官以萝卜切丝制羹,上饰牡丹,寓意‘花开富贵’。女皇食毕大悦,赐名‘假燕菜’——因丝如燕窝。今日我们用0.08毫米模具,依旧切出‘花’,请把这份盛唐浪漫,一口喝掉。”
卡片右上角印“#豫菜故事”话题,顾客发小红书带话题,可领10元优惠券。上线首周,话题阅读量突破18万。
12月15日起,前厅部每天早会新增10分钟“故事演练”:背3段30秒文案;学2个“互动提问”——“您知道鲤鱼焙面的‘焙’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