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 第三百零七章 刘备的野望

第三百零七章 刘备的野望(2 / 2)

曹操道:“然而制度之更改,何其之难。便是大将军,也无法来行其事。”

刘备道:“所以,大将军是在兑子。以自己所有功劳名望,来逼天子不干政,来使我们这些文官可以宰执天下!”

曹操眼中露出佩服的神色:“我一直没有佩服过大将军,哪怕被他击败,我也总觉得是一时运气不好。但今日,却是不得不佩服他!”

刘备露出向往的神色,道:“若没有皇权来掣肘,那选天下人才治理天下,晋君子,退小人,造福百姓,施展抱负,永如今天的尚书台一样顺畅运转,该是何等幸事?”

曹操点头道:“所以,玄德公,这是大将军苦心经营出的局面。如今天子自限于后宫,大将军自放于郊野,尚书台令行禁止,正是千古未有的限皇权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正是天命归于玄德公之时,玄德公岂有意乎?”

刘备摇头道:“不是天命归于我,是天命归于士人,归于贤臣。大将军既助我等打开这个局面,那我等就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这便写奏折,限皇权,立相权。以皇权法天地、敬祖宗、立宗庙、安社稷;以相权治政务、晋贤臣、征叛乱、理财货。我当单独上折,若我有所不测,还请曹公莫要争此尚书令之位。你便才超我十倍,这个位置也不能给你。”

曹操大笑:“我还有这点自知之明。但不知玄德公对下任尚书令人选寄望于何人?”

刘备道:“大将军府长史、侍中、守尚书令诸葛亮可担其事。”

曹操点头道:“这小子头角峥嵘,的确是实至名归了。不过,我相信玄德公这次提议定是能过的。天时地利人和,到此地步,已无其他选择。”

刘备目光坚定:“虽万千人,吾往矣!”

公元225年,主政五年、政绩斐然的尚书台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交天子和大将军审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刘备所上,名曰《限皇权并整合尚书台疏》。

在奏疏中,刘备直接写道:皇帝为天子,代天行事。天不言,天子亦不可轻言。所有祭天、祭地、祭太庙等国家最高祭祀活动,必须由皇帝亲自主持;所有改元、册立皇后、太子等重大礼仪,需以皇帝名义昭告天下。所有国家诏令均以“皇帝诏曰”开篇,官员任免需经皇帝“御笔朱批”,全国军队名义上归“天子统领”,地方行政体系以“效忠皇权”为口号。

在保证皇权权威的基础上,以相权治庶务,以尚书台为全国最高政务权力中心。尚书台由尚书令、两位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组成。天下大事,议而决之。大将军为首任终身制尚书令。军权纳入尚书台管理之下。尚书令为尚书台最高长官,牵头集体决策,协调六曹事务。大将军之后,尚书令由三公举荐,百官共举,皇帝无权罢免;可召集“尚书台全体会议”“公卿联席会议”,拥有会议主持权。

尚书仆射两名,为尚书台副长官,一位分管监察、人事,监督六曹执行。与尚书令“同级别提名”,若尚书令缺位,由仆射暂代;另一位专管军务,协管政务。

六曹尚书,分掌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具体负责政务执行与议案起草。六曹尚书需“联名签署议案”,强化集体决策; 各曹下属“尚书郎”由曹尚书提名,尚书台集体任命,杜绝“私人幕僚化”。

新增门下省,隶属尚书台,负责审核诏令、驳回不合理决策。长官为“侍中”,由尚书台选举产生,可驳回尚书令、六曹尚书的议案; 监督尚书台官员履职,若发现贪腐或专权,可直接提交“尚书台全体会议”罢免。

此疏其实是五年来一直摸索执行的方案,只不过刘备将它固化完善下来。看似限制皇权,其实于天子是一重保护,当天子不再具备无上权力的时候,那个位置就不再是人人想坐的。

所以,这封奏疏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

什么,天子不管事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天子这些年也没有管过什么事儿,可是名义上,他还是大汉的最高统治者,还拥有着一言以定所有臣工生死荣辱的权力和威严,还是大汉所有臣民百姓的君父。一个只管祭祠和盖章的皇帝,还是皇帝吗?甚至很多地方都有名士跳出来大骂刘备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据说还有人为此伤心跳了井,上了吊。

但是,此事在朝堂之上却是悄无声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尚书台这些年的工作,认为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甚至也认为,大将军辞朝前所说该为大汉2500万百姓之死的答案,就藏在这不能为人控制的皇权之下。只有让专业的人来治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汉几百来年的循环失败。

此事,甚至在后宫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据传天子听了刘备的奏疏,以手抚胸长叹曰:“刘备真是忠臣,此后,朕性命无忧矣。”

于是,自秦始皇设皇帝以来,皇权第一次被虚化,皇帝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满朝上下兴奋异常。对于文官集团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这证明了他们拿到了这个国家执政的权力,从此再不用受外戚和内宦的轮流迫害压榨,从此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