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 第三百零七章 刘备的野望

第三百零七章 刘备的野望(1 / 2)

是日,大将军府属官齐聚刘备府上,献上大将军金印和尚书令大印,并与百官一起劝导刘备。

“玄德公,如今天子不朝,大将军离京,国家大事,岂可荒废,玄德公不接此印,如天下苍生何?”

刘备百口难辩:“这些词儿都是我们商量好了去劝谏大将军的,如何用在我的身上?”

可是,诸葛亮带头,百官登时知道这是大将军的意思,立即纷纷响应,一齐来劝。

这一下众望所归,刘备莫名其妙地录尚书事了。

这不行,自己才不要负这么重的责任。

笑话,小天子和大将军都不挑的担子,自己小肩膀,更挑不起来。当下,刘备召蒯越、曹操、田丰、张昭、贾诩、荀彧入尚书台,共同负责朝中政务,原本刘备还要选诸葛亮等人,但他们说只负责大将军府的军务,其它一概不参与。大将军这是摆明只管军务,不管政务了。

好,都不管,我来管!谁让老子也姓刘来着。

刘备一咬牙,硬着头皮上了。

朝堂上摆两把空椅子,正中一把是小天子的,旁边一把,是大将军的。

朝堂议事,给空椅子汇报一下,然后就由几人商议着来办。没有想到的是,在小天子和大将军都放权的情况下,政令竟是十分通畅,迅速形成了一个以刘备为核心的集体领导的精干政务班子。

刘备就按照大将军那边调研出来的百姓想要做的事,列出条目来做。一桩桩一件件落到实处。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给无地的百姓分田分农具;要求大族释放部曲奴仆;组织太学,号召全国大儒进京献书献知识,整理后印成书在全国发放;全国每个县都建小学,由国家派专门官员去管理;改进察举制,增加中央层面的考核官员……几年下来,居然成就斐然。

大将军与小天子也形成了默契,凡是大将军出席的公务,小天子必定出席。凡是大将军不出席的,小天子也概不出席。几年下来,大将军和小天子只负责祭天、祭祖、祭死难英烈,别的一概不管不问。

大将军平时很少在京,只是全国到处去转,拜访士族,探访百姓,过问一下边关战事,了解一下驿站建设,但也只是问,只是看,不发表意见。

小天子则在宫里开了片地,种种花,种种菜,有时养点小动物,也是自得其乐,连人都发福了。

在这没有小天子和大将军的朝堂上,刘备等人觉得呼吸都通畅了,有时候恨不得一直这样下去,再不更改。

但是,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啊。刘备心里没底,大臣们心里也没有底啊。这万一上边两位什么时候神仙打架了怎么办,大好局面不就毁于一旦了吗?

这一日,刘备把曹操请来,说出自己的担忧。

曹操道:“玄德公还没有看明白?大将军是故意造成这个局面的。”

刘备道:“开始没有看明白,但过得两年,也就看明白了。但不明白大将军为什么这么做。”

曹操道:“大汉四百年国祚,皇权之强大,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皇帝无论如何无能,只要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是天子,就是代天发令。天下之人,无可违逆。但是天子,特别是后来的天子,特别是桓灵以来,哪个帝王不是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识天下为何物,或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或好大喜功,发动战争,或外戚干政,或内宦作乱,导致天下危亡,民不聊生。但就是这样的天子,还是没有人能违抗。董卓为权臣,不得好死,袁术、袁绍四世三公,也因称帝而落败身死。大将军一来不想篡位,二来就算当了皇帝,如何能保证未来子孙不重蹈覆辙?”

刘备道:“所以,大将军才会面对董承之时,说出那样的话。‘大汉百姓,死了一半,从天子到我,乃至文武百官,个个该死!想不通这个,做什么都没用!’大将军想要改的,不是哪一个皇帝,而是整个天下的制度。”

曹操道:“不错。以操看来,大将军的目的显而易见,他是要限皇权!”

刘备道:“若如此,一切都说得通了。怪不得,他要让出大将军金印和尚书令,要逼得天子不敢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