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 第三百零五章 大将军的谣言

第三百零五章 大将军的谣言(2 / 2)

说罢,也不理会小天子和百官的惊愕,转身离去。

次日朝堂之上,曹操以功臣自居,直指刘琦身为大将军,敢于专横跋扈,孩视天子,目无君上,实为不忠。请小天子罢刘琦大将军之职,夺其官爵封土,交有司查处。此言一出,朝堂震惊。小天子大怒,当廷斥责曹操。

又有议郎赵彦,不同意对大将军的任何处置,只上奏建议恢复三公之职,以分大将军之权柄。对此,小天子加以赞赏。

又有大鸿胪刘备上奏,以大将军功高盖世,且年轻有为,当依旧以大将军摄政,待小天子成年之后,再行归政就藩。小天子闻言面色不豫。

又有侍中刘和上奏,言曹操、赵彦皆是祸乱朝纲之辈,宜加以惩处,以为后来者戒。

又有国舅董承上奏,言朝堂之上,各抒己见,本属寻常,未成旨意之前,皆作不得数,大家以和为贵,共同辅佐天子,复兴大汉。

整个朝堂上,大将军长史、侍中、守尚书令诸葛亮,大将军军师徐福(徐庶),大将军参军、议郎孟建等大将军心腹,乃至大将军军师祭酒荀彧,大将军参军、谏议大夫田丰等新任大将军府属官,以及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荆州派元老蒯越、刘先、韩嵩、潘濬、伊籍等皆是一言不发,直到朝散。

一时间,整个襄阳城波谲云诡。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所有的庆典都在照常进行,而关于天下重归一统的兴奋却在小皇帝和大将军直接的对峙之中变得更加紧张,所有人都在等着大将军的雷霆一击,所有人都相信大将军定会反击。

但是这个雷只在空中酝酿,迟迟未落下。

于是,有了一个传言:果然,面对皇权,大将军也无可奈何。大汉四百年天下,谁也夺不走。王莽不行,黄巾贼不行,董卓不行,袁术、袁绍也不行,所以,大将军同样不行。这天下,只能是姓刘的来当。

就在这个消息越传越广时,突然有一个说法传了出来:可是,大将军也姓刘!

此语一出,整个襄阳城安静了。

当有聪明人想到了这种可能,就立即所有人都想到了这种可能。

是的,大将军也姓刘。

东汉二百年,皇帝多早夭。从旁系中挑选皇帝成为常态。

大将军,也姓刘啊!

随之,各种传言在襄阳流传了开来。

大将军府养的狗头上生角,腹下生鳞了;大将军府的宫殿夜冒祥光,形成五彩云气了;大将军的院子里长出灵芝、嘉禾、连理枝了;大将军府的梁柱自动生成龙纹了;大将军使用的宝剑夜里放光直冲斗牛了……

这消息,似长了脚,传遍全城。所有襄阳人都在议论,甚至到了毫不避讳的地步。

正跳得热闹的小天子辍朝了。

据传,他害怕了,他在后宫瑟瑟发抖,不敢见人,不敢见兵器,不敢看药碗,吃饭、喝水都小心翼翼,怕别人行刺,怕别人给他下毒,经常一惊一乍的,到后来甚至发展到要让董皇后抱着他睡,夜里还惊呼“大将军要杀我”。

终于,身为前代太后的弟弟,当代皇后的父亲的董承出面了。他来到大将军府,请求见我。

“不见。”正与蔡琰下棋的我直接拒绝,“有什么事,朝堂上说,私宅不是商议国事的地方。”

蔡琰伸手拦了我,道:“请国舅大人进来吧。大将军不见他,我一个妇人见他一见吧。有些事,还是说开了好。”

于是,在偏殿里,蔡琰接见了董承。

董承介绍了小天子的近况,说小天子太可怜了,登极以来就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他本意也不是对大将军不尊重,只是孩童心性,难免有做事不稳妥的地方,日后一定改正。

蔡琰就说自从献捷之后,大将军忧虑成疾,觉得被天子误解,被群臣敌视,实在是罪莫大焉,故而心生退志,准备借病休息,一定不会让天子为难。

两边比了半日的惨,终于确定,小天子和大将军都是无辜的,都是被群臣害的。于是,群臣就成了被两方批判的代罪羔羊,甚至决定推出几个人来祭旗。

谁知就在双方都快商议出一个结果时,大将军突然闯进来,怒道:“大汉百姓,死了一半,从天子到我,乃至文武百官,个个该死!想不通这个,做什么都没用!”

说罢,抛下发呆的两人,扬长而去。

这下,从小天子到满朝文武,都呆住了。

大将军什么意思?从小天子到满朝文武,一个不留全杀了?不可能啊。可如果不是这样,大将军又是什么想法?

刘备心忧大将军与小天子之间的矛盾,更担心天下的安定。这才重新统一,北边马超、张辽、关羽等还在与袁绍残余势力交战,南边蛮族也在蠢蠢欲动,天下才定,百姓民不聊生,多少事情要做,怎么才要过太平日子了,这最尖儿上的两位就给顶上牛了。

他满怀忧虑无法排遣,于是下请帖请来一位故人,就是曾多次交战的曹操。说起来,当初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曹操在袁绍手下,双方几度交战,从平原打到徐州,彼此知根知底,互相佩服。今日曹操虽然敢于说大将军孩视天子,直接挑开了大将军与小天子的矛盾,但刘备还是佩服曹操敢于说出他想说而不能说的话。

曹操接到邀请,便即来赴宴。此时曹操与刘备,这两个都成了光杆司令的一方诸侯,对坐大笑,只觉得天下怪事,莫过于此。